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生涯前哨站 / 【生涯前哨站】未來式與進行式之現代職涯輔導與發展

【生涯前哨站】未來式與進行式之現代職涯輔導與發展

0

林秋松 / 逢甲大學成就學生中心主任
(協同編輯:鄭光育 / 輔仁大學職涯發展與就業輔導組組長)


  當元宇宙的名詞出現時,我們所處的空間與時間已經正式走入平行時空,而當世界已經不是以『平的』的來代表時,這個世界又是何種長相,人類不斷的知識成長,帶動科技更趨成熟之際,職業生涯的未來會是長成什麼模樣,相對的,大學的職業生涯輔導又會出現如何革命性改變,筆者早期的左右銘:以不變應萬變,但是自己隨時要做改變。反映出時代的轉變帶動工作世界的極速化,人心的改變更因為外在大自然的影響更加不穩定,如果我們以微積分的視野來看時,從空間、平面、線然後到點,我們都知道,越前面越複雜,因此演變以趨近至點來看待,方能有解。但是,這樣的演變,都是牽一髮動全身,讓不確定度又增加許多,所以我們很難想像工作世界會如何的複雜,彼得-聖吉說過,越複雜的時代,越需要系統思考。由因如此,筆者更樂觀看待『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8課綱』。

  接受108課綱內容學習的高中生將於111年9月進入大學,是否會帶給各大學許多的衝擊,引專案管理用語,十知識領域中的利害關係人,利害關係人是需要管理,當利害關係人都變了,是否需要重新評估與調整策略與發展方向,逢甲大學成就學生中心有鑑於此,於108學年度開始組織調整與轉型,109學年度正式更名,由「就業輔導及職能發展中心」更名為『成就學生中心』,來因應職業生涯未來的複雜變化,職涯輔導工作已經無法階段式來發展,需要未來式與進行式同時併進,非靜態階段分段發展,是以動態調整式變動輔導與單位發展調整。

  本校職涯輔導以培養逢甲畢業生在大學四年養成教育裡,擁有自我職涯發展與規劃與使其具備找到適性適所工作之競爭力,並以保有長期工作的能力與發展、擁有貢獻社會之就業力的優勢為目的。
  延續本校自99學年度起從學生學習發展定位,擬訂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新、自我管理、終身學習等六項軟能力,陪伴每一位學生從新鮮人入學到大四畢業,走過所有學習歷程及軟能力養成。本校近年(106~110年)亦經由積極爭取申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補助跨單位計畫以完整本校循序漸進養成的核心就業力課程(包含職涯輔導教材融入專業課程、學生必修的職涯發展之基礎核心課程、就業核心能力養成工作坊、職場通識課程及職涯微學分、成就X微講堂等),同時藉由建置學生成就檔案(Student Success Portfolio)機制與執行的資訊平台系統,完成協助學生核心就業力的養成教育,學生建構成就歷程與就業力發展、並藉以營造積極正向之學習風氣。

  最初由職業輔導之父Parsons之人境適配論來作為職涯發展規劃歷程基礎,協助學生了解自我(職涯適性測驗)與了解工作世界(職涯諮詢),訂定職涯目標,然後規劃學習的方向,發展其核心職能,如參加職場通識課程、加入社團學習、菁英專業實習、企業參訪、校園企業說明會及徵才博覽會等。過程中,進而培養學生的分析力、規劃力、行動力、檢討力,及企業倫理態度、團隊合作、時間管理與人際溝通等就業力。再透過資訊系統平台做最有效率的媒合,使學生畢業後可找到適才適性的理想工作,並有成就的職場發展。

  109年8月本校有鑑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核心素養,第一批高中生將於111年9月進入大學,首創將就輔單位正式轉型與更名為「成就學生中心」,結合原一級單位校友聯絡暨就業輔導處(108年8月前本單位名稱)、學生事務處就業輔導及職能發展中心(108年8月至109年7月)之軟硬體資源(包含學習空間、線上平台、校友資源、學輔資源與7位專業職涯輔導人員)為核心,協助同學在入學階段便能有效調整學習方法、融入校園生活,融入本校三大競爭力6項競爭力指標,並提供校內外比賽的機會,以開拓學生視野,讓其獲取不同的經驗,從中提升自信。

  成就學生中心現階段任務主要仰賴本校5位職涯導師 / 職涯諮詢師之專業與任務,在功能上爰取原單位內各項資源,並且協助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間所經歷之職涯及準備就業等機會爭取、困難與問題等職涯諮詢,透過職涯發展師、同儕輔導讓學生面對、瞭解與成就自己,提供其完整的學涯服務與資源並結合與強化「專業證照」、「專業實習」、「外語能力」、「國際移動」、「跨域學習」與「參與競賽」等項目,以期此些項目之養成促進學生個人競爭力,進而達成學生成就。

  本校職涯發展機制與內容的建立,借重資訊系統達到個別關懷全程照顧,完善的歷程記錄與靈活的操控程序之職涯輔導系統。系統的輔助有助學生建立職涯探索與職能概念,普及學生自我職涯探索與發展概念機制與流程,讓學生儘早建立自我學習目標、確立自我職涯方向及自我職涯管理的能力,如此自覺、自動、自發與自我管理固著根本與永續。

  隨著近年國內外企業經營環境的改變,台灣經濟結構隨之快速轉型,企業經營及用人方針驟變,相對影響時間滯延的高等教育成效,引發大學院校所培育出的畢業生無法即時為企業所用,形成「時間滯延」所帶來的學用落差。在此外部需求變化下,本校職涯輔導單位亦採用政府人才需求所制訂的人才規格之職能基準,彈性調整與對應職能基準,再依據職能基準架構對應知識內涵來開設課程,期能有效縮短學用落差。本校以提升教學品質、教學方法與教學的策略精進做為基本,期能在此改善措施下提供企業未來發展所需的畢業生(社會新鮮人)之深植動態職涯規劃與策略。據此,本校推動職輔實踐措施說明如下:

1. 以培育學用合一人才為目標的MIT CDIO(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 Implement、運作Operate)框架。
設計學生獲得學用合一關鍵能力的學習經驗與證據,強調團隊合作式的專題式學習,落實教學與學習資源整合,推動學用合一課程改革,讓每位學生獲得學用合一關鍵能力的正式課程、課外活動、實習、專題實作、國際交流等學習經驗,強化系所、教師、學生與產業間的鏈結,確保學生獲得學用合一的關鍵能力。

2. 落實全方向職涯測評,協助學生「測」劃未來。
為協助學生更多元的運用職涯測評工具,引領學生探索自我,落實以性格為主軸之MAPA複合向度性格測驗,及以興趣、能力為評量之UCAN測驗,輔以具有專業證照之職涯發展師之解測諮詢,協助學生規劃與發展學職涯。分析各院系施測後之常模比較等相關資料,藉由職涯發展師與院系導師之座談,提供學習輔導之參考。

3. 擴增職輔單位職涯發展師的任務與功能,擔任院系職涯導師對接學習導師。
串連學生輔導系統與職涯諮詢系統,協助學習導師進行學生關懷轉介職涯諮詢、學生跨領域的職涯發展。增強院系輔導功能,藉由各院職涯導師協助學習導師輔導學生,透過職涯測評工具的施測結果,協助學生無縫進行學涯及職涯的接軌,啟動職涯班級輔導,普及學生職涯探索與發展的概念及進行自我探索活動,認識校內外職涯資源,引領學生及早啟動職涯準備。

4. 系統化職能導入課程,有效達成學用合一。
運用國內、外就業職能相關調查、畢業生流向調查、企業滿意度調查等內、外部多元的回饋機制,並以勞動部制定人力發展職能基準,建構完整的職涯輔導體制,普及職涯發展概念,強化學生職涯探索與發展的能力,提供職能導入之創新與深化的職涯發展課程。如導入職涯輔導教材融入專業課程中,透過新穎的職涯輔導方法,翻轉與突破學習方式,多元彈性學習管道,提昇學生核心職能,並建立多種實踐場域,密切結合理論與實務,協助學生成為企業所需的人才,達到畢業學生找到工作、保有工作與發展工作。

5. 開設就業軟能力微學分課程,職涯課程學分化。
處於全球化競爭與經濟、產業瞬變的情勢,許多國家都有著青年求職不易的就業問題,為協助學生畢業後順利銜接職場,並且以大三、大四同學為主要對象,透過UCAN共通職能測驗進行自我能力盤點,評估自我能力缺口,擬訂補強策略、做好心態與角色轉換。在此前提下,本校通識教育中心及成就學生中心協力爭取教育部青年署專業課程中融入教材計畫,合開「就業軟能力」微學分課程,課程規劃可分為模組A、B、C,連結UCAN共通職能測驗,協助學生了解自我職能缺口,並且經由本校職涯發展師以一對一職涯諮詢、輔以職涯發展流程,協助學生能依職能(包含人際互動、溝通表達、資訊科技、工作責任與紀律、創新、持續學習、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等八大職能)缺口,規劃與參加職能增進課程,並視其實習或就業需求修習準備課程,以完整相關課程模組與學習歷程,確實增進職能以弭平缺口;自106年迄今,本校獲得教育部青年署連續4年補助,此期間深耕學生職涯發展,累計受益學生達7,200人次,學生之職能平均提升PR值達6.5以上,滿意度亦達95%以上。

6. 運用職能基準概念,深化實習成效評估制度。
搭配系所職能基準概念發展,同時結合教師、業主之實習評量與考核制度,藉由檢視學生實習內容之行為指標,深度檢核學生專業理論與實務實習之吻合度,確保實習成效品質,協助學生釐清自我專業能力與產業需求接軌之強度,進而彌補能力落差。

7. 強化學生職涯發展與就業力計畫。
本目標為建構完善的職涯輔導體系,配置專業職涯輔導人力,輔助學生在專業知識基礎上,及早找出自我優勢,並著手進行職涯規劃與實踐。協助學生於大一、大二進行職涯探索,針對大三及大四高年級學生,以「就業準備年」為主軸規劃就業輔助活動,培養學生就業即戰力,加強學生專業實習與就業準備,輔助學生強化與職場銜接的多元職能。並導引學生多元化的專業實習,縮短學用落差,順利與職場銜接。

8. 海外移地教學計畫。
為落實教學與多元學習目標,透過申請學海築夢、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增進學生移地教學之機會,讓參與學生能充實專業知識、培養獨立思考、協調及溝通的能力,並藉由雙向互動之實務教導,印證所學並增進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及增廣國際視野。

9. 借重校友資源開展職場學習與就業輔導計畫。
為因應東協快速崛起,台灣企業及國際化企業對東協之國際職務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為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將運用東協國家之校友、姐妹學校、產學聯盟及當地台商協會等相關資源,藉由微學分課程串聯海外校友返校分享,搭建合作橋梁積極開發及導入優質的實習或見習機會,建構就業推薦管道與平台,並透過職涯輔導活動、海外企業職場體驗與實習等推動,讓學生深入瞭解職場環境及能力需求,學習如何在不同的經濟與文化環境下發揮所學,以期未來接軌國際就業舞台。

10. 推動與產業、企業合作辦學之Co-op教育模式。
將產業引進校園,共同開設增能課程,讓學生在校即修習先備知識,進而將學習跟實習串連。以本校商學院為例:於108學年度開設商業創新與智慧營運課程,進行一學期企業合作課程,並於完成後進入企業實習體驗,進而介接就業,產業與學院/系所共同開設更強符合產業需求的增能學習課程,進而介接實習體驗,最終接軌未來就業之連結,形成本校人才培育之特色。

11. 建置就業媒合資訊平台,樹立精準媒合輔導典範,延長就業服務至畢業五年。
每年鎖定標竿企業、學生嚮往較高企業與本校產學合作之相關企業,同時積極邀請海外企業,擴展海外就業機會,提供優質的就業媒合環境。初步篩選履歷表後協助推荐學生進入速配媒合會,持續追蹤獲得工作與未獲得工作者後續情形,並提供增能課程與培訓。此制度發展至今,已有多位優秀同學錄取到上市上櫃之優質企業,並有多位校友錄取優質企業。

12. 發展設立成就學生系統。
本校結合企業雇主與合作企業之意見,首創整合校務系統與MYFCU系統,設立成就學生系統。將學生經歷、學習成果以6項競爭力指標(專業實習、專業證照、外語能力、國際移動、跨域學習、競賽參與)為範疇來彙集學生重要「成就經歷」,學生可隨時審視歷程,規劃需再加強之競爭力項目;畢業離校前可將相關成果一鍵打包做為其後續實習、就業時之成果展現,進而能有效運用。本系統之各項前端連結已於109年開始進行,並於110年時提案教育部青年署計畫來精進與完善整體系統。

  鑑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核心素養,第一批高中生將於111年9月進入大學,課程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分為三大面向(包含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面向)與九大項目,強調自主學習且重視學習歷程。

  本校據此素養提供成就每一位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與成就歷程檔案來接軌未來進入大學的學生,讓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能接軌大學教育,未來推動職涯輔導將會以引發動機,運用Learning how to learn為主軸,提供學生多元學習資源,鼓勵學生反思自我課程學習方式,透過優秀同儕砥礪、工作坊、線上資源、輔導平台等方式,建構學生自我學習能力,透過大一MAPA測驗、教育部UCAN興趣測評,協助學生定向與定錨。同時引發前10%積極學生主動舉手,協作制定目標與行動方案之後,成就學生中心協助為此目標結合學習導師、職涯導師、TA與系學會等資源並媒合,進行個別輔導及輔導教師配對服務,據其成就完成夢想,達到個別關懷、全程照顧、終身服務、擴大學生自主學習能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