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好書推薦 / 【好書推薦】快速致勝

【好書推薦】快速致勝

0

鐘穎 / 高雄中學輔導主任


作者:詹姆斯‧阿圖徹
譯者:王敏雯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1/12/29

  這是一本關於成功的大彙集,不論從心理學、個人經驗、商業管理、還是任一種角度來說,都是很難定義的好書!

#1%法則

  起初很小,效果卻很驚人。如果你一塊錢的投資能每天以1%的複利增長,一年內你就會成長3800%。反之,如果你的知識每天流失1%,那麼一年後,你就只剩下過去3%的知識。換言之,你會喪失幾乎全部的技能。

  正是這個原因,所以我堅持每天閱讀,有零碎時間就閱讀。我相信每個讀者周遭都有幾個有從學校畢業之後,就讓自己的知識每天流失1%的朋友,他們只做例行事務,卻沒有致力於學習。所以1%的進步或退步聽起來微不足道,但這些累積最終定義了我們這個人。而這就導致了作者的工作哲學觀:一萬次實驗。

#一萬次實驗法則

  根據一萬小時練習法則,技能的卓越是一條直線,但人如果能掌握訣竅,那麼這條直線就會改變,讓人後發先至,彎道超車。而方式是什麼呢?就是刻意發揮創意、產出點子,然後進行大量的實驗。

  跳高運動員迪克‧福斯貝里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那之前,跳高選手使用的是「剪刀式跳法」,方法是面朝橫桿,筆直往前跑,跳起來。但他後來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也就是各位讀者肯定都看過的「背越式跳高」。他往後跳,以背朝桿子的姿勢起跳。當時包括他的教練都叫他別這麼做,但他沒聽,結果他在1968年拿下了金牌。但在那之前,迪克的表現並不怎麼樣。

  如果他當時遵循一萬小時練習法則會發生什麼事?他會繼續苦練原本的舊方式,然後很可能僅僅是一名表現普通的運動員。

  他的成功說明了一件事,守規矩不見得會帶來成功,他繞路、跳過排隊的行列,快速致勝!

  實驗最大的好處就是省時又獲得知識,一旦實驗成功,你就改變了整個領域。作者告訴我們,好的實驗有幾個條件:容易設定執行、幾乎沒有損失、有很大的潛在利益、以前沒人做過、以及能讓人學到某件事。

  而實驗要能成功秘訣就是「數量」。實驗越多越好。回想前面提到的1%法則,它能帶來的利益將會以複利的方式進行(指的是實驗讓人學到的新觀念)
。做實驗,你就能脫離隊伍,找到新路徑!

  重點要擺在追求進展(一萬個實驗的設計),而不是追求完美(一萬個小時的練習)!

#貴人同儕不如你的人

  我非常喜歡作者在第七章所提的觀念。不論我們要加入哪一行,都需要這個秘訣,那就是我們得找到貴人、不如你的人、以及旗鼓相當的同儕。

1、貴人

  尋找一位良師或值得學習的人?拜社群媒體之賜,這個時代讓我們很容易就能跟各個領域的要角取得聯繫。但單單寫信給人家是不夠的,因為絕大多數人不會對無名小卒回信。作者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反其道而行,思考怎麼幫助這個人解決他的問題,讓他的企業更好,或者幫他的線上講座作筆記,讓自己能夠成為他的助力。唯有如此,你才可能得到他的重視與回饋。

  就算遇不到真人,也可以找虛擬良師呢?什麼意思?就是閱讀!作者相信:閱讀是最重要的超能力,一個人可能用上三十年的時間鑽研一項技藝,然後將它寫成一本書來分享一切。如果我們能仔細閱讀、寫筆記、再讀一遍、重複,就吸收了大師的三十年功力。閱讀會讓每個作者變成我們的虛擬良師。關於這一點,我深深受益。所以非常推薦給大家!

2、不如你的人

  愛因斯坦說:「如果你無法簡單說明一件事,就表示你根本不懂。」技能比你少、需要你去教的人,就是「不如你的人」。如果做不到,就表我們對這件事沒有全盤理解。作者相信,長久的成功關鍵在於:不斷提醒自己記住基本概念。

  我自己在這點上的認識是,那些專業上不如我們的人所提的問題反而最直接而且切中核心。以心理學為例,在這個領域浸淫太久,難免會過於鑽牛角尖,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但初學者卻很容易一下子指出事物的關鍵,甚至用一個很貼切的例子來說明他們的體會。因為「初學者」很可能不同領域的專家,至少是個人生活經驗的專家,所以我在經營粉專與社團的時候非常看重來訪者的留言與提問。若是不藉由他們的眼睛,所謂的「專家」反而很容易迷失自己。

3、同儕

  和旗鼓相當的人在一起,經由競爭來學習。我們無法只透過自己的力量,就躋身於某領域的前1%。同個圈子的人往往會成為我們最難對付的勁敵,我們必須跟上同儕的腳步,甚至趕在他們前面。

  我對同儕的解讀倒沒有作者這麼負面,因為我從同儕那裡得到的幾乎都是正向的幫忙與回饋。不論是讀不懂的英文語句,找不到的資料,還是有一本很棒的書需要翻譯者。我發現同儕都是最佳的協助者。但這也說明了,如果我們沒有能力跟同儕建立關係(包括為他們著想、替他們爭取利益,為他們的成就而開心,或你根本就是性格孤僻),那麼當我們需要協助的時候,也就找不到人來幫助你。

  如果想要打造屬於自己的百萬事業,他也推薦了三種模式:

#接觸經濟模式

  過剩、需要、平台。這三個部分組成了接觸經濟模式。這裡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Airbnb跟Uber。

  做為個人,我們也可以想想:你在哪個領域有多餘的知識可以分享?會有人想要獲得這項多餘的知識嗎?或者你觀察這個社會中有誰的手上有多餘物資,但其他人卻很需要這些物資?創造一個平台,讓大家能夠互通有無,你就可以賺到錢。

#神資料模式

  所有我們想得到的面向,都會隨時間變化,唯有跟產業一起演化的人才會成功。所有產業一開始都相信有一位神是專家,然後世人最後是大數據的資料。

  以打仗為例,兩千年前,兩國交戰時會先向神明獻祭,獲得祝福後才敢出征。後來戰役的重心轉移到你事前做了多少準備,後勤能不能跟上?而現在的戰爭已經成為了資訊戰。透過網路技術與人工智慧來把戰場「打開」,使敵方的部署無所遁形,想想最近的俄烏之戰就很明顯。掌握最多戰場情報的人就會勝利,而不是某個被稱為「戰神」或「軍神」的人。

  易言之,有什麼產業或行業尚未從人性化跳到數據化?那個就是下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讀到這裡,我不禁嚇了一跳,心理諮商會不會是個例外呢?還是它最終也會演變成一種數據驅動的產業?我們開始不再需要某個明星心理師,而是藉由大數據來判斷我們更適合找哪個學派、哪個領域的心理師。

#倒數三分之一模式

  不論是哪個產業,大家都不想為倒數三分之一的人服務,而是搶著爭取前面三分之一的客戶。如果能找出某種商業模式,專為倒數三分之一的人服務,你就可能是那個場子唯一的選手。

  沒有錯,「榮格人文講堂」的設立就是如此。打從一開始,我就決定只為不熟悉心理學的民眾服務。我不想談學院派的心理學,我決定把那些留給大專院校的專門領域,我也沒那麼想談「心理治療」,因為多數人的人只需要觀念的引導,狀況沒有糟糕到需要被治療。

  一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都屬於那三分之一。為什麼身為心理師的我會覺得自己是那後面的三分之一呢?因為我覺得學校裡教的心理學知識完全沒有滿足我的期待,也沒有讓我的生命獲得有意義的改變。即使獲得了學位、考上了專業證照也是一樣。我覺得很空乏。

  而榮格心理學與存在心理學則補足了這一點。那些從不同領域跨足心理學的商管人士、企業家、命理學家(特別是占星師與塔羅研究者)、神話學家、文學家與詩人,也讓我從他們的作品中看見了真正有生命力的東西。我開始相信生命力存在於市場中。也就是作者說的,專門學識或技巧並非靠修課、拿證書得來。你不去打仗,就不可能成為厲害的戰士。

  這樣的體會促成我決定把深度心理學推廣到一般的群眾裡。讓他們知道心理學除了老鼠與電擊,化學與統計之外,還有其他極為不同的東西。

#我個人的反思

  這本書有三個地方證實了我原本的猜想。

  第一,多數的人不閱讀。這件事作者在書中反覆地講,以致於他告訴我們只要願意閱讀的人都很容易在人生賽場上勝出。

  第二,按部就班的觀念是個人職涯的最大殺手。這個觀念隨著我教學生涯的增加已經讓我不斷感到懷疑。事實上,抄近路的現象非常普遍,而且抄近路最容易成功。當然我不想那麼極端,但我已經開始對學生說:如果按部就班能夠成功你就這麼做,如果不能,你就不要排隊。你要展現個性!開始做實驗!

  第三,你不幫助別人,就不可能得到回報。想跟「江湖地位」高的人交朋友,首先你要讓人家知道我是真心為你著想。這一點我慶幸自己一直都是這麼做,這要歸因於傳統教育對「人情義理」的重視,這一點千百年來都沒有改變。勢利一點來說,別人為何要憑白無故被我們利用呢?我不想被人利用,我也絕不利用別人。

  同樣地,這本書也在許多地方打開了我的視野。

  第一,80/20法則可以再凝縮成50/1法則。兩成的工作帶來了決定了八成的收益。這兩成之中的八成,也就是0.80.8=0.64,只需要4%的工作就可以達 成,也就是0.20.2=0.04,如果是0.80.80.8:0.20.20.2呢?結果大約是1%的工作會帶給5成的價值。天哪!我們真的得衡量真正重要的工作,並持續改善最賺錢的項目。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運用50/1法則。作者就放棄所有用來謀生的工作,也就是99%的工作,只用1%時間作最賺錢的項目,雖然他的收入下跌了一半,但他卻多了99%的時間可以享受人生、做他最愛的工作(例如做PODCAST,而這件事他完全沒賺到錢)、陪伴他的家人。

  這個觀念太酷了!深深吸引著我。

  第二,把所有跟點子有關的東西變成錢。你可能有一個好點子,但要記得把這個好點子變成各種可以變現的項目,只要其中一種能賺錢,你就可以翻身。以迪士尼為例,創辦人曾經破產過一次,第二次成立的時候依舊全部心力都在製作好電影,他甚至得過奧斯卡金像獎,但這完全沒也解決公司的財務危機。於是他們開始接商業廣告、拍短片,最後在1933年,至做了一款米老鼠的手錶,這款手錶大賣,拯救了迪士尼製片公司。一直到現在,迪士尼都還是全美國最大的手錶公司(我相信讀者跟我一樣都不知道這件事吧?)

  因此他們開始增加了其他項目:劇情長片、電視節目製作、遊樂園、更多周邊等等,因此他們從一個主要的點子出發,然後進軍所有的產業,但只有一個讓他們出奇制勝,最後扭轉戰局。

  第三,花錢買方便,而不是買物質。天哪!這個建言雖然只有短短一句(作者放在最後一章,專門寫給他的孩子看的)卻道盡了許多事實。有些人把賺錢當成數字遊戲卻捨不得花錢買生活品質,有些人更喜歡便宜免費的東西卻捨不得購買需要付費的服務(例如購買線上課程幫助自己節省學習時間,省下的時間可以投注在創造更多收益)。如果付錢可以讓我們省時間,真的何樂而不為?因為時間是終極的稀缺。不論是等車、學習、冷暖房,所有能夠幫我們節省時間的工具或服務,拉長時間來看,最終都會為我們省去更多金錢。

  把時間留給我們自己發呆和規劃未來,留給我們的家人,讓他們感受我們的愛。花了大把精力賺錢,最終不願意把錢花在買方便的人,真的是最愚蠢的。

#結語

  誠如一開頭所說,這是一本很難定義類型的觀念彙集冊。首要被顛覆的就是按部就班、專精一萬個小時來達到某種技能的傳統想法。它映證了我對這個變動時代的觀察,同時也重申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
  書裡有太多被我劃記和折線的必讀之處,推薦給所有想要「聰明過生活」的讀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