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辰 / 城男舊事心驛站
酒小萍、林宜嫺(團體帶領者)
在不確定中堅持前行
2020年初國內剛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許多的活動都受到影響,各機構面臨活動是否能夠如期舉行的疑慮,或者需要延期、取消或是調整進行方式等不同應變方案的抉擇。在一片忐忑不安與充滿變數的狀況下,「城男舊事心驛站」決定配合政府防疫政策與活動辦理原則,將預計展開的『男性生涯探索工作坊』略調整,將活動規模縮小,招募較少的成員、以較小規模方式如期舉行。還記得當時所有人在配戴口罩上課、分享與討論過程,在規模縮小、品質不變的調整下,順利完成兩天的工作坊、4場生涯電影讀書會與6次職涯諮詢系列活動。
進入2021年,國內疫情受到控制,在整體局勢較為穩定的狀況下,「城男」在職涯探索的主題上的規劃上,希望能朝深度探索的方向前進,專案負責人林奕辰組長負責專案規劃,以8次團體、6次職涯諮詢與4場次講座系列活動,兼顧廣度與深度,多元的服務方式來滿足不同族群的需要。其中,團體帶領者酒小萍與林宜嫺也是去年專案的合作夥伴,延續去年團隊合作的默契,繼續合作。有別於坊間常見的演講或課程,8次團體的規劃,是要讓男性在職涯探索與發展的旅途中,成員透過敘說,能看見自身所具備的力量與資產,在分享中產生更多同儕相互支持力量,透過每週一個晚上,連續八次的探索與分享,拓展職涯規劃與發展的視角。
從職涯探索中學習經營關係
生涯即生活,除了工作之外,與他人的關係也是影響生活滿意度與幸福感的關鍵因素。這八堂課的主題,包含職業世界的探索外,也放進關係的探索。前者包含興趣、夢想與優勢力;後者則是由生活中互動的樣態與影響輪進行討論,最後兩堂課則是以未來生活樣貌的描繪與行動計畫與祝福為團體畫上休止符。八次團體主題設計詳見表一。
當確定要以團體方式進行的時候,對於男性參加團體的意願、連續八週在下班後能否順利出席等有些顧慮,甚至也有點擔心疫情影響報名與參與的意願,沒想到報名狀況還算踴躍,很快招到足額(超額)的成員,經由說明會與面談確認參與動機與意願後,共有14名成員參與團體。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成員出席狀況較預期穩定,約有七成學員全勤,也不乏少數在報名前,就下定決定要排出萬難,全程參加。成員也很願意在團體中分享與討論,情感在彼此關心與自在的分享中,很自由的流動著。
團體的動力與成員間的連接,需要時間來醞釀與累積。還記得團體進行到第六次的時候,約莫是五月中旬左右,疫情的變化逐漸變成團體暖身時的焦點,激起一些波瀾。第六次團體結束後不久,疫情確定進入三級警戒,許多公司開始在家辦公或分流上班,團體被迫暫停。當時考量團體動力與學習效果,也評估是否轉成線上進行或是延期,在徵詢成員的意願後,決定不採線上形式,等到疫情結束後再重啟團體。沒想到武漢疫情三級警戒期間超乎預期,疫情穩定後,徵詢成員時間與出席狀況,選擇9/25週末下午連續四小時,完成最後兩次團體,這八次團體,竟延續了將近半年期間!(團體主題與內容如下表)
團體成員參加動機與收穫
本次團體參與者共14人,年齡從20多歲到50歲左右,可知道成員的分佈跨越數個不同的職涯發展階段,所面對挑戰有所不同,為團體增添幾分多元性,創造了對話的空間。依據填寫報名資料所填寫的參加動機,現在所面臨的職涯發展的挑戰,大致可歸納為(1)職涯發展方向的迷惘。(2)目前工作困境,如失去動力,力不從心或是失去興奮感挑戰公司的階級制度等。(3)意識到工作變動而未雨綢繆或學習發展。(4)與主管或客戶的關係。(5)創業過程中的挑戰與挫折。
在團體成效的量化資料呈現上,選擇透過【大學生生涯希望量表】及【中國人幸福感量表(簡短版)】問卷的前後測,了解成員參與團體前後,在幸福感與生涯希望感量表得分上的差異,推估成員的幸福感與希望感提升的狀況考量疫情進入三級警戒的變數較高,且當時團體已經進行六次,故在六月份進行團體的後測。依據統計結果顯示,中國人幸福感量表的前後測得分的差異達到顯著,成員在四個分量表的前後測差異達到顯著,分別為活得比別人好,樂天知命、正向情感與掌控感。生涯希望感量表得得分統計結果,後測分數有所提升,但差異未達顯著,推測可能是受到疫情影響,致使團體之進行無法順利完成,而最後幾次團體可主題為生涯目標,行動方案與整體回顧;再者,韌力探索可增加自信,受限時間討論不夠深入,可能也是影響希望感的提升成效的因素。
根據回饋表單的書寫,摘錄當初報名時所面對的職涯挑戰、整體團體收穫、在生活與工作中的轉變、對職涯發展的助益、對關係上的助益與未來會採取的行動與疫情間的等六個層面的回應,整理如下:
一、報名時所面對職涯議題的改變,包含三類:
(一)情緒的安頓:在參加完職涯團體以後,獲得了普同感,對於生涯的不安能稍微放下、變得更穩定,也有人更有信心能逐步完成目標。
(二)重新拾起嘗試的動力:許多人都提到自己願意為生涯作多一點嘗試,或是在探索的過程邊做邊做邊嘗試、願意克服新挑戰。在職涯團體中的這些覺察與思考,似乎也讓成員更了解自己,因而更有勇氣去試著挑戰。
(三)人際困境的再經驗:有成員談到,自己報名時主要希望能在人際交往上有所改善,團體較無太大影響,但較強烈地重新回顧了人際關係淡薄感受。
二、參加團體後整體的收穫,歸納為四類:
(一)自我覺察與整頓:在團體中,成員透過不同活動的思考與交流,對於自己有更多認識。如更確立自己對人處事的態度、形塑自己做人處世的風格,並能更有自信的對待人們;有人則透過團體整理自己過去一段時間的繁雜心緒,慢慢恢復力量,找到對生活的掌控感;亦有成員在團體中找到支撐自己走到現在的力量,覺得更瞭解自己一些。
(二)拓展自身視野:除了對自我認識與了解,也有許多成員提到,除了透過團體認識更多人,也看到每個人不同的選擇、價值觀,在團體中有多元的意見,也在團體裡交流了每個人的故事,以及不同職場生活的想法及工作模式,對於拓展成員對他人的認識與了解有更多幫忙。
(三)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在團體裡學習到客觀、中性、不帶批判的引導溝通,讓自己更有利於未來的職場溝通。
(四)獲得普同感:因團體成員有共同的目標,使得大家在分享過程獲得普同感,也感受到彼此間的認同與鼓勵。
三、在生活與工作中的轉變,歸納為下列五類:
(一)同理他人能力:自己能更敞開、更同理地與他人溝通。對於不同族群、不同際遇,可以給予更多同理與傾聽。
(二)面對困擾議題:意識到議題仍是需要面對,能更主動去面對煩惱的課題。
(三)自我覺察:對於身體的狀態更加敏覺也有更多反思。其中感恩日記的書寫,檢視生活中正向或值得感謝的事情,已經成為生活的習慣。
(四)支持感:成員在團體獲得支持感,團體是其在
生活中喘口氣、休息的空間。
(五)職場上的助益:如與同事相處較融洽;增加職場技能;開始職涯探索的儀式感等等,一些在職場上有實質的改變。
四、對職涯發展的助益,整理為三大類:
(一)自我覺察:透過對不同夥伴職涯的了解,能較客觀地修正自身的錯誤期待,並看到工作好的部分,拓展自己的職涯想像。也有成員表示可以較清晰地看待自己。
(二)溝通:在團體中與不同年齡、性別的人互動,掌握更多元的溝通方式。也有成員表示自己能看懂職場人際間的信任關係,較能做出正確的應對。
(三)調適心境:有成員學會兩個調整心境的方式:關心自己和正視壓力。
五、在關係上的學習
(一)同理與聆聽他人:在團體中的討論,幫助自己走出同溫層,理解不同的人生經歷;在團體後更願意去傾聽自己與他人的感受。
(二)溝通: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有效率的溝通。
(三)自信:對待他人能更有自信。
(四)友誼與支持:在團體中結識新朋友,在團體中的互動,也能給予自己支持。
(五)期待更多活動:有成員提及自己在人際上仍有困擾,期待後續有更多團體或活動。
六、針對職涯發展想採取的行動
(一)關注職場人際的重要性:團體讓自己發現職場人際的重要性,要更關注。
(二)求職與職涯轉換:有成員決定好轉職,或開始接觸更多就業內容,準備進入職場。
(三)思考與行動並行:有些成員提到思考與行動的比重,有成員希望能找到兩者間的平衡;有成員希望自己可以勇敢一些,多些行動。有成員決定給自己多些自信心,能更有勇氣地去採取行動。也有成員希望能暫時維持現狀,對自身有更多觀察後再採取行動。
(四)自我精進:有成員期待透過進修英文、專業技能,提升自身的職場競爭力。
七、職涯團體於疫情期間帶來的支持與協助,歸納為四類
(一)因疫情期間收到關懷信件而感到開心、溫暖,覺得自己沒有被放棄。
(二)安定心緒,調適因疫情造成的不安。
(三)提供分享心情的管道,成員們能相互分享,獲得普同感。
(四)支持成員有動力繼續上班。
工作團隊的心得與反思
(一)工作團隊與夥伴的支持:
第二年與「城男」合作,從期初方案的構想開始,主辦單位以合作夥伴邀請帶領者參與討論,共同腦力激盪,是團體帶領者為工作團隊,有良好信任關係與默契,團體的帶領過程中感覺愉悅與自在,這樣的氛圍,也帶到團體,帶給學員愉快與正向的體驗。
(二)面對不確定下的因應與學習:
後現代的生涯發展挑戰之一,就是面對不確定性之下,仍能保有安定與自信。得知團體因為疫情必須中斷,很擔心團體動力有所影響,對於如何重啟團體也感到困擾。但疫情期間,透過書信往返,邀請成員自由書寫與表達,維繫團體成員間的連結,從成員回饋中似乎是另外一股在疫情中支持與安定的力量再這樣不確定與團體動力面對變化時候,學習用創新與不同的方式延續團體動力與連結。
(三)擺脫對男性刻板印象,對男性細膩面的觀察與了解:
兩位團體的帶領者與方案負責人皆為女性,過程中對於男性是否願意在團體中分享與表達,存在一些疑惑與不確定性。但透過成員分享與文字回饋中,發現男性的細膩與溫柔的一面,分享的深度與廣度讓人感到驚艷,感覺成員像是一顆顆珍珠,有著豐富的內涵,而透過團體這個平台,讓這些珍珠得以展現,連結成串。
(四)成員的決心與動力:
從團體一開始成員參與團體說明會的時候,就感受到報名成員的動機與意願。隨著團體的進行,發現每次成員分享中,幾乎都有著心情或生活上的變化,其中更有從猶豫、沒有自信,到願意勇敢冒險,在關係中採取主動改變的位置,而冒險後也得到正向的回饋。而在最後2次團體中,更有許多人在一開始便決定排除萬難全程參與,似乎參與團體是一個決心與行動力的展現,在團體過程中,似乎經歷一個蛻變成為蝴蝶的過程,帶著自信與決心迎向生涯的挑戰,也呼應生涯規劃的目的,不僅是生涯目標,達成的方法,更是有勇氣與信心面對不確定性與迎向挑戰與冒險。
(五)職涯探索的主題與內容:
除了一般的興趣,能力與動力外,關於目的感或生涯昭喚等靈性從面的主題較少,但從成員面對的議題與挑戰中,這也是成員關切的主題,可以放入主體設計中。優勢力的探索單元的內容包含優勢力與韌力兩個主題,濃縮在一次團體,受限時間反而不夠深入,在設計時應放慢提供充裕的時間讓成員深入探索。
(六)團體人數與時間限制考量:
因團體的時間是平 日晚間,以一次團體兩個小時而言已經很挑戰了,再 加上成員從職場趕來,心情上的轉化與調整、團體節 奏與進行方式需要再做細緻的考量。再者原本有些擔 心成員出席的穩定性,故邀請參與成員人數較一般團 體為多,也影響團體分享的深度,值得日後方案評估 與調整。
結語
這幾年受疫情影響,相信許多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響。覺得能在疫情蔓延下,仍能有機會帶領團體,真是一種幸福,其是每次團體,到成員平安與順利出席,都鬆了一口氣與感到安心不少。面對高度不確定的環境,感受到助人者專業生涯的樣貌變得更多元與豐富,在危機中找到與人連結的契機。
備註:本次男性職涯探索工作坊接受大愛二台採訪,內容見 2021/12/06「與自己和好」單元。
網址:http://www.daai.tv/channel/3/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