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生涯專論 / 【生涯專論】青少年正向靈性生涯發展:生涯目的感的概念與實作

【生涯專論】青少年正向靈性生涯發展:生涯目的感的概念與實作

0

王玉珍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從事生涯諮商輔導工作多年,發現生涯輔導愈早開始愈好,若從青少年時期或者更小階段就開始重視,往下紮根,奠定基礎,部份成人後的生涯議題也不致於發生或者如此困擾。國內目前青少年階段生涯輔導工作,日趨獲得重視,但在方向上,卻仍以生涯選擇的輔導為主。在方法上,多以傳統評量工具,協助學生探索如何與外在環境有所適配。因應變化如此快速而混沌的現代社會,生涯輔導與諮商,面臨需要不同的策略和作法的挑戰。在後現代思潮、社會建構主義及正向心理學的影響下,生涯輔導開始朝著促進正向青少年生涯發展來思考,不只要協助青少年做出適當的生涯抉擇,更著重靈性層面的發展,強調思考未來有意義的人生方向與目的,思考整合生活與生涯,正向靈性的青少年生涯發展,近年已引起國內外的重視(Damon, 2008; Duffy & Dik, 2013; 劉淑慧、陳弈靜、盧麗瓊、盧怡任、敬世龍,2014),本文將介紹其概念當中生涯目的感(career purpose)的意涵與實作。

 

一、生涯目的感的意涵

從國內學習環境來看,國中生多半仍受升學導向的影響,學業成就幾乎是衡量其自我價值與自我概念的唯一標準。有些來自國中青少年的聲音,像是「父母老師都要我努力念書、一直念書,但讀書到底要做甚麼?」,或是「父母說努力讀書,就可以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再努力一下就能考上好的大學,那,接下來然後呢?」,抑或「我不喜歡讀書,我還有未來嗎?」、「我想做的和父母想的不一樣,那我還可以心存盼望嗎?」,這些聲音其實都顯現出青少年缺乏具有意義之目標與方向,或者,有些方向和盼望還沒有一個好的機會好好關注、讓它滋長、創造。這些方向或願景或許生澀、或許稚嫩,但卻可能是開啟其往前的一個動力,也是形塑自我概念與自我價值的重要機會。

生涯目的感是甚麼?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認為生涯目的感是指:從自己獨特的興趣、特質與能力出發,了解到這個興趣、特質與能力能從甚麼工作來達到服務世界的需求,而在運用與實踐的過程中,感到喜悅與滿足的感覺(Damon, 2008),另外,Fine(2003)的定義則是「你所做的能與你是誰有所呼應,而且能連結到超越個人以外的世界(p.259)」,他進一步提到「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目的,這個目的能說明我是誰、為甚麼在這兒、我為什麼活著。這個獨特的目的或者說是人生的使命,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然而發現這個使命是最艱困的任務,而幫助人們去發現這個靈性層面,是生涯發展領域的重要責任。(p.258)」。

從這些定義來看,目的感接近華人所說的「使命」或「職志」(金樹人,2011),亦可說是一種具有個人意義,並能連結到利他助人感受的一種的生涯願景或志向。許多研究發現青少年目的感能增進青少年的生活滿意、幸福感、希望感以及自我認同等(如Bronk & Finch, 2010),可說是青少年正向發展相當重要的指標。換句話說,生涯目的感是結合個人意義和利他助人的生涯願景或志向,對青少年而言是一種指引的力量,引導青少年去發展進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能增進自我認同、生活滿意以及希望感。

 

二、生涯目的感的發展與特性

目的感是如何產生的?透過研究彙整(Bronk, 2014; Bronk,2012; Dik, et al., 2011),目的感的發展包括以下幾個特性:(1)雖然目的感是成人時期的一個特性目的感的發展特性不是靜態的,它是被發現的,也是可以培養、培育的,和學習的。(2) 目的感的發展有生理層面的考量。兒童時期由於認知能力還沒有得到充足的發展,的確較難發展出追尋目的感的行動與承諾。但隨著認知的發展與成熟,大約在青少年階段,目的感就開始發展。(3) 環境與經驗因素是目的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層面,特別是學校環境對於促發目的感具有相當影響力,特別是多樣化活動的設計、教師開放的態度、引導和敏於回饋的能力以及同儕影響等。對於提升學生的正向靈性發展,學校的確有相當可為的空間,也責無旁貸。因此透過學校輔導機制,思考如何培育青少年的目的感,可說是現今輔導實務工作中一個很有意義的新方向。

並不是每位青少年都說得出自己心中的願景或志向。即便心中有所感受或想法,這些來自內心的聲音,可能受到社會文化的價值觀、或者父母的影響等,未必有個很好的機會把它看清楚、聽清楚。生涯輔導與諮商的用意即在於是不是可以透過經驗,透過觀察,透過學習,讓青少年有願景形成的機會,然後,是不是有機會可以好好的傾聽這些聲音,接觸它、甚至回應它。換句話說,生涯輔導的用在於幫助生涯目的感現身和培育。

 

三、生涯目的感的現身與培育: 從優勢中心觀點出發

提升生涯目的感,正是促進青少年正向生涯發展中一個相當具有意義的方向。對未來產生有意義的願景,是相當主觀、個人化的經驗,而其發展也並非是突然產生或強加就可以,從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思考、關注進而培育,不僅能幫助青少年引導他們開展未來,這個過程同時也是自我認同形塑的過程,在探索人生目標的同時,他們也在思考甚麼能讓他們生活得更有意義和滿足(Bundick & Tirri, 2014)。因此目的感之旅,是尋求方向的過程,也是意義感和自我逐漸現身的過程,能讓青少年生活更為幸福與滿足。許多研究認為,讓目的感現身,可以透過有意義的問話,幫助青少年思考自身有意義的目的,包括像是「你生活中最重視的是甚麼?未來你覺得最理想的生活樣貌是甚麼?你的志向是甚麼?這個志向對社會的助益是甚麼?」當她們說出目標時,我們可以鼓勵她們探索背後的原因,並討論如何形成未來計畫和目標,以及思考這些目標與它生活其他方面的連結。另外,一個值得試探的作法是從優勢中心的概念出發。

人們發展優勢,作為一種能量,來達到基本心理需求,包括歸屬感、滿足、能力、感受到安全、自主,並從中找到人生的意義感與目的感。–Richard M. Ryan & Edward L. Deci(2000)

所謂「優勢」 ( strength ) 是指在文化脈絡的考量下,個人所感受到的快樂、滿足感受,成長性的,意義感以及能從逆境中存活與成長的一種正向力量,它可能包含正向特質、思緒與行動、正向資源以及復原力(王玉珍,2011; Jones-Smith, 2014)。Seligman等人(2005)認為優勢之所重要,是因為人們能透過使用及發揮優勢,來建構愉悅和有意義的生活,換句話說,有意義的生活來自於發展與實踐自我的優勢。因為優勢中心的概念認為為滿足有意義的生活必須透過優勢力量的發展、發揮,因此,正向的生涯發展歷程,可視為是一個發揮優勢、活出生命意義的歷程,與過去靜態適配概念的主張較為不同。但優勢中心的觀點十分廣泛,就生涯目的感的培育上,本文僅就生涯的層面提出以下的概念與作法: 搧風點火—探索和青少年的獨特志趣;覺知自己的優勢特質;以及彩繪生涯願景並賦予意義。

1. 搧風點火—探索和青少年的獨特志趣

在探究青少年獨特興趣熱情做法上,在過去經常使用測驗方法來幫忙,但測驗的限制在於,其中既定的分類與內容很容易就稀釋了個人的獨特性,所謂的適配也容易導致個人偏向尋求一個既定的答案,而非去開創、探索或者建構一個個人偏好且具有意義的生涯。Savickas(2005)認為增進工作生活的意義的方式可以透過具體的提問和反思個人的生涯故事。他和Hartung(2012)設計「我的生涯故事」(My Career Story)工作書,設計從說自己的故事、聽自己的故事以及實踐自己的故事等三部份,其中,在說自己的故事方面鼓勵探索:「誰是你的偶像?崇拜此偶像的三個理由是?你喜歡看的雜誌或電視節目是?你喜歡當中的甚麼?你最喜歡的故事是?」。他們提醒諮商員特別去傾聽學生說出這些答案的理由。舉例來說,假如一位同學的偶像是吳寶春先生,理由是因為可以「創造出好吃的麵包,這時我們先不用對號入座,認為學生未來就是要當廚師,朝個那個抉擇來作,而是,把焦點轉到「創造、產出」的這個要素,我們可以問:「那個創造對你而言像是甚麼?回想看看,生活中有哪些跟創造有關的經驗呢?回想看看誰跟你說過你有創意?是甚麼時候?那次是怎樣的經驗呢?」。仔細傾聽出孩子的熱情與興趣,生命中對其有意義的、重要的、有興趣的”火花”,就能從這個提問的過程中逐漸展現。這些火花是培育目的感的基礎,透過讓孩子覺知自己的火花是甚麼,從旁支持、給予信心,讓此火花不斷展現,就能幫助他們培育出目的感(Damon, 2008; Bronk, 2014)。

2. 覺知並豐厚自己的優勢特質

過去以來諮商輔導多偏向問題導向,以評估和診斷個人問題、概念化和處遇為準則,或許也與我們的國情文化有關,對許多學子而言,說出自己的缺點似乎是說出自己優勢來得容易的多,重視自己哪些地方不足,加以改善,甚至放大缺點、覺得自己不好的地方有很多等等。實施青少年優勢力量表(王玉珍,2012),可以幫助學生聚焦於自己明顯的優勢,像是創造力等等。諮商員可以問,你覺得自己是這樣的人嗎?你能不能告訴我你一個跟創造力有關故事?還有其它的嗎?更進一步透過問話與敘說,來豐厚這些優勢。敘說這些優勢的過程,是另一個體驗自己的過程,也透過這個過程,過去朝向缺陷傾斜的自我也能整合、平衡,朝向一個統整、接納自己的人。

3. 彩繪生涯願景並賦予意義

說夢想和未來的理想生活,是很開心的事情,在那開心的氛圍中,有著建立希望感以及和自己內心的需求接觸這樣的重要意義。在培育生涯目的感的方向上,不只是說夢想,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思考,這個願景對自己的意義是甚麼?有甚麼重要性?對家人的意義是甚麼?有什麼重要性?對社會可以產生哪些貢獻,帶來哪些不同?有甚麼重要性? 很多學生說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就是對他人及社會的貢獻,但透過這些問題幫助他們開始去思考,也讓他們覺得這些願景可以幫助到別人或者為他人帶來利益,或者不可或缺,透過這些思考,這個夢想的質量就會很不同。興趣熱情和建構有意義的目標二者很重要,可視為相互的過程,不管是從願景中幫孩子看見其興趣熱情或意義,或者從興趣熱情中建構願景,都是介入過程中必要的,同時更需透過鼓勵實踐、了解自身優勢,來增進信心與希望感,讓火花發光發熱。

學者說目的感導向的輔導方案應該要有較為長期、整體的規畫,不應該是一堂課或是一間教室的做法。上述的概念與作法實可以整合成一系列學校學習、輔導與諮商等經驗,若能形成一個整體的學校輔導方針或方向,那就太好了。

 

十二年國教的推動,國中生的生涯輔導工作備受重視,學校端投入的心力頗多,成果也相當不錯,但生涯輔導不能僅著眼於國中階段升學或就業的選擇輔導,應該更從一生的整體觀點、個人內在而外的獨特觀點,來思考推動國內的生涯諮商工作。生涯目的感的概念,建議我們輔導與諮商人員要培養、促發青少年思考自己內心的志趣,進而追尋具有意義的未來生涯方向。這個過程,彷彿就是埋下一個希望的種子,透過這個種子的力量,引導孩子往對自己有意義的方向而去,它可以說是一個正向希望的力量,它也更是一個開展行動的力量。(參考文獻略)

本文章刊登於第18期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