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好書推薦 / 【好書推薦】一生能有幾次工作?五個法則,決勝黃金生涯

【好書推薦】一生能有幾次工作?五個法則,決勝黃金生涯

0

鄭至剛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三年級


新書小檔案》

作者:詹姆士.辛勤、理查.史密斯

譯者:蕭富元、王正勤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6 年 05 月 08 日

ISBN:9867158725

 

創造不平凡的職涯—內容摘述

一、了解潛力價值與經驗價值

進入職業市場前,先衡量個人的價值,包括會與時俱增的個人智慧與人際精力,也就是自己的潛力價值;事業動力的基礎,過去所作所為的既定內涵,即經驗價值。成功決定於兩種元素的相輔相成,個人價值隨事業進展不斷改變,從潛力價值轉到經驗價值,再轉回潛力價值。在事業生涯三階段中,首先潛力階段仰賴個人原有的潛力,正值找出自己的優勢與熱情,此時經驗的累積是重要關鍵。動能階段是已在專業領域中,將自己實力發揮至極致,承擔更多責任。最後的收割階段會出現明顯的事業差異,成功的關鍵在於仔細審視個人狀況,將獲得的不同經驗價值,重新轉換成潛力價值。

二、20/80 法則

善用20 / 80法則,使自己與眾不同,由自己創造表現,與其在80%的單調、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中,做得愈多,不如把目標放在後20%的事(超過自己既定目標的成就),在這方面做得愈精,能讓自己變得出類拔萃。實踐此法則,要預先了解那些事是可以真正創造價值的,整理自己的既定目標,重新排列優先順序,瞄準最具價值的工作,才能創造最大的影響力,同時釋出自己的資源,改變別人的預設想法,尤其是對未來有實質影響的人,使對方相信自己是能增加團體價值的人。

三、尋找契合工作

成功的事業生涯取決於三項關鍵要素:發揮專長、展現熱情、與工作環境契合,理想上是知道接下來想做什麼,然後蒐集相關資料,已決定行動,但對於無法航向契合的職業生涯的航行者而言,卻發現改變總在意料之外,做了之後才會知道。評估一份工作是否是自己的最佳選擇時,能客觀衡量生涯三角:工作滿意度、生活型態、薪資報酬,極大化此三要素,能使自己朝向更契合的工作前進。

四、克服許可困境

沒經驗,得不到某個職務;但不先做某職務,又不可能有經驗、想擔任更高要職,需先得到機會,但是要採取哪些行動,才能獲得許可,這也就是許可困境。解決的方法之一,是找出真正有價值,而別人未能發現的機會,但這往往是在最痛苦的地方,將此大難題視為一個大機會,勇於發揮,通常得到的成效可以是最明顯的。此外善用直接許可與間接許可,而要想獲得許可,有八種方法:開門見山,爭取表現機會、展示能力,尤其在跨功能的角色方面、重新開始,提升許可層次、取得認證,為自己的能力佐證、交易策略,擴大自己的工作角色、擔任領袖,使自己能力得到公認、找尋工作導師,良好的指導使雙方同時進步、操弄政治,有利亦有弊。

五、樂於助人,創造雙贏

學習如何放手讓其他人表演,而自己則不居功、不自衿,透過信任,將自己與組織目標合而為一,創造正面的工作環境,真正的成功者往往是雙贏型領導人,了解目標是團隊的成功,自身低調、不自我中心,必要時堅持己見、展現決斷力,以設立遠大目標來激勵人心,達到最高程度的信任與合作。懂得帶領、跟隨、放手的哲學,吸引與培養能幫助自己的人才,所謂成功的領導人,並不是靠自己爬上了最高位,而是被帶到那個位子的。

 

心得與省思

一、起步-滿滿的潛力與空空的經驗

所有職業生涯的初始階段,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在這樣子的狀態之下,如何在自己的潛力被掏空之前,將自己的經驗補充到最大極限,積蓄每次的動能,發揮最大能量,就成為了成功的關鍵。但其中仍有些令我覺得矛盾不解之處,經驗是藉著不同的工作經歷而累積成的,一個擁有不少經歷的人,不免讓人認為可能是個見異思遷、坐這山而望那山的人,在重視忠誠度的公司裡,經驗多寡未必是能夠突顯自己能力的關鍵,對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而言,這肯定是最能激勵人心的話語!尤其在現今的趨勢,書中也提到換工作變得愈來愈頻繁,我認為這有利亦有弊,對於公司考量一個人的忠誠度,這將會是一個致命點,然而別人有過豐富的經歷,相對於一個某公司的老手,自然讓人認為擁有豐富經驗的人,可能較願意嘗試、什麼都懂一些,這又回到「會做事」與「肯做事」之間的輕重選擇。

二、催化-人脈財產

書中除了提到個人的努力,也花了極大篇幅說明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想當然爾,幾乎所有職場都是與人做事,有了豐富且有助益的人脈,自然能催化目標的達成,即使自己勤奮不懈、埋首工作,也得讓人發現才有意義,雖然有些心機的成分,但這正是社會的現實面,成功人士總是透過團隊成員,運用交錯的人際網絡,產生出更大的影響力,重要的是哪些重要的人對自己的看法如何,許多工作都是經驗傳承,學的到技巧,可是其中的直覺、意境,就是需要工作上導師的幫助。書中我最喜歡的章節莫過於最後一章:樂於助人,創造雙贏,找到對的人,能使工作事半功倍,滾出正向力量的雪球,有一句話更讓我印象深刻:「透過別人眼睛看到的成功,比不上鏡子裡那對眼睛所看到的更能帶來滿足與成就。」

三、反思-實踐效益與限制

讓我受益的不只是書裡的說理部分,在闡釋每個價值意涵後,後面更用許多案例生動說明成功人士的經驗法則,實例大多是企業或商場人士,但套用在助人工作上,讓我覺得似乎有些不搭,或許是因為助人者較不傾向於講究效益。關於如何成功的五項黃金法則,我認為值得我學習裡頭的精神與意義,我的個性較安分,目前工讀的工作也做了很久,一方面覺得自己穩定性高,另一方面卻又認為自己經歷不夠豐富,想多嘗試些經驗,來測試自己的潛力,我總是認為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好,就如同書中只做那80%事的人,現在我把目標放在要如何訓練自己,勇於突破,把每個角色都當作是讓自己與眾不同的機會,為自己創造選擇,建立自己的成功途徑。

本文章刊登於第16期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