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後現代視角觀,奠定敘事治療基本假設,深入演練敘事治療的對話方式
累積多年的經驗告訴我:「所謂的被治療者,那是因為他們準備好要改變自己。」而敘事治療的「提問」,則提供邀請來訪者「準備好要改變自己」的鑰匙。 對敘事治療師而言,「故事」是來訪者敘說他生活經驗的方式,而敘事治療師好奇來訪者如何透過故事來詮釋自己的生活,並試圖創造出意義,並將作者權還給每一位來訪者自身的心理工作者。
本課程適合對應用敘事治療有興趣的朋友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ecf67da71acc85fc
課程特色
- 本課程適合初學的敘事治療者
- 由華人心理治療領域撰寫「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務」專書作者黃素菲教授親自授課。
- 後現代的敘事治療,提供諮商師與來訪者更加多元的觀點與方法,更平等的共寫關係,創造出更在地化的知識流動。
- 本課程以生活經驗為園地,以實務操練為主軸,以理論知識為背景。在幽雅的花園裡,蘊釀茂盛的生命力。
課程主題
- 探索後現代視角觀,認識故事的本質。
- 了解敘事的關係與精神。
- 學習敘事三重山。
- 演練解構式對話:外化對話(externalizing conversation)、相對影響問話、雙重聆聽問話、隱而未現的問話等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ecf67da71acc85fc
講師介紹
黃素菲老師
國立陽明大學 退休教授、天主教輔仁大學心理系兼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心理 學士 碩士、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 博士後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課程內容
5/4日 09:00-16:00 | 5/17六 09:00-16:00 |
說說自己,你是誰? 擬真的故事 (Virtual dream stories) 敘事治療的基本立場 | 自我認同的外化問話 (externalizing conversation) 問題故事的外化問話 (externalizing conversation) 「相對影響」的問話— (relative influence questioning) |
5/24六 09:00-16:00 | 日期將於工作坊時公告 |
「雙重聆聽」的問話 (double listening) 「隱而未現」的問話 (absent but implicit) | 小團督:3人一組 每組一小時 每組與老師再約時間 |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ecf67da71acc85fc

日期:
2025/05/04日、5/17六、5/24六,皆為09:00至16:00,共計18小時
小團督每組一小時,每組將於工作坊後再與老師再約時間;日期將於工作坊時公告
地 點:
台北市(另行通知)
人數:
上限28人(8人以上開班;以報名成功時間為順序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