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特別專文 / 【特別專文】NCDA CDA 國際生涯發展師培訓心路歷程

【特別專文】NCDA CDA 國際生涯發展師培訓心路歷程

0

鄧淑貞 / 私立中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講師


參加緣起

2016 年寒假,參加了中華大學為期10 天的NCDA CDA 國際生涯發展師第二期培訓課程。是什麼樣的因素,讓我想要參加為期不短的課程呢? 身為大四的導師,從大一陪伴他們到大四,對學生而言,職涯規劃的內容,無非是一場又一場的演講、工作坊等。校內諮輔中心們更是盡心盡力地為學生規畫著一系列的活動,這樣一系列的規劃內容要有次第地落實在同一位學生的身上,真的非校方單方面可以達成,而多數學生也認為到了大四再來想未來職涯問題就可以了。身為非諮詢專業出身的導師使即使看到這個現象,想要有方法、有方向地具體輔導導生,也只能用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進行,因此即便校方努力地在播種,也難看到普遍地繁花盛開。而下一學年,我就要開始接大一新生的導師,有個願望希望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可以對自己未來的職涯作大方向的規劃與執行,到了大四可以很踏實地走出校園,覓得一份可以實現夢想、發揮長才的職業。

課程培訓與諮詢演練

寒假為期十天的專業課程培訓,佔去了一半寒假的時間,十天當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從早到晚為我們授課,理論介紹、諮詢技巧的實際運用、諮詢晤談演練等等課程,對非此專業領域的我而言,雖是很陌生,但是我的學習與思考都以學生為原點出發,因此在課程的理解上並不困難,困難的是,當我要再從人身上得到的這些種種理論,再運用回歸到人的身上時,就顯得相當的笨拙。因此,我非常敬重遠地而來的專家們,擁有這麼豐富的學識與實務經驗,職涯諮詢是服務他人的志業,而我竟然到了不惑之年才開始學習。

專業課程培訓中有一項是個案諮詢演練,由三位老師組成一小組彼此進行諮詢演練與紀錄。這個演練,除了熟悉諮詢進行方式外,更重要的是訓練如何開口說話? 如何提問? 如何觀察?如何歸納? 這真是一門大學問! 很感恩這一組的其他兩位老師,我們三人來自三個不同學院,但透過三人真誠地分享過去與未來,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對生命的尊重與包容。

十天的受訓過程,自己一直可以自然的保持高度的心力,我為此感到興奮與幸福,用「興奮」兩個字,是因為我可以專心地做一件事,盡心的揣摩學生的心理層面需求,想像著如果學生也可以用這樣的心情來學習,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另一個層次是,這個幸福感來自動機是為了學生而來學習。幸福感是一種高度的品質! 相信這一期參與的老師都享受了這樣的幸福感生也可以用這樣的心情來學習,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另一個層次是,這個幸福感來自動機是為了學生而來學習。幸福感是一種高度的品質! 相信這一期參與的老師都享受了這樣的幸福感! 因為同仁們都擁有高度的學習熱忱。

學生個案實際諮詢:學生是個案? 還是我是個案?

開學後,開始進行學生個案的諮詢。我有兩個個案,小婕與小惟。

先談談小婕。小婕是大四學生,從小成績優異,國小時,因無法如願拿到手機的獎勵,一氣之下,開始不用功讀書。國中時,安親班老師喜歡拿她與另一位同學比較,因老師對她冷嘲熱諷的話語,開始自甘墮落。高中時期,一直為轉到更好的班級而努力,但因曾經偷修改學校制服褲而被記小過,老師認定小婕會帶壞班上其他同學,沒有給她機會轉班。小婕賭氣,開始到餐廳端盤子打工。大學時,小婕因為打工,被當掉很多科目。第三份打工工作,在美語補習班擔任助教至今。

與小婕的晤談中,上述的幾個事件,一開始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個的單一事件,直到第四、五次晤談時,正值打工的美語補習班老闆問她是否續職一事時,我觀察到小婕用「被動逃避」習氣處理事情的方式再度出現,而它正在發生中,我赫然發現原來小婕從小到大的困境都可以被視為一個問題,即許多看似一個個的單一事件,其實是同一個習性引發結果的。這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與啟發,對於一件事情切勿太早下結論,也須謹慎引導,才能真正幫助到個案,一旦個案撥雲見日的關鍵點被打開,個案日後在職場或生命中將減少很多挫折。所以,小婕是我諮詢的個案,而我也是被小婕人生歷程啟發的個案。

小婕的回饋:第一次晤談時,小婕自述求學背景中,國小惟、國中、高中遇到的三個困境。經引導,小婕看到這三個事件背後的共同現象是她採取放棄、被動、逃避、負面思考的方式處理。這一點讓小婕紅了眼眶,因為她從未想過看似單獨的幾個事件,卻是自己同一個習氣的延伸。晤談時,我甚至採取角色扮演的技巧進行雇主員工的對話模擬,讓小婕體會雇主的立場,也讓小婕再次看到自己的習氣又再次出現! 在最後一次晤談中,小婕歡喜地表示,如果她沒有看到自己一向被動逃避、負面思考的習性,她都不會知道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她的命運也會一直被跟她有逆緣的人、事物決定著,而她也會不斷地怪他人,這是多麼愚蠢的事啊! 因此,如果大一時,就有老師可以諮詢,她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現在的她也會很不一樣。

第二個個案是小惟。小惟也是大四學生,母親懷胎老大時因視網膜剝落導致弱視,無法工作。國中時,父親往生。從此她必須承擔家庭工作,大學時開始打工,負擔自己的學費與生活所需。小惟的背景養成了逆來順受的個性。

小惟在晤談中,多次強烈表示想要在幼兒園、幼稚園從事幼教老師,不但是本身所學非幼教專業,也沒有證書,即便在安親班,也因考量到受用問題而裹足不前,因此這樣的夢想在即將步入職場的小惟而言,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實現。

小督導老師告訴我:「夢想若無法實現會成為空想。」我很認真嚴肅去想這句話。夢想是「因」、是動力,夢想的實踐是「過程」,而夢想的實現是「果」;在夢想與空想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點。如果夢想的「因」夠強烈,那麼「過程」必是主動積極、對生命充滿夢想與熱忱、不再是背著書包上下學的人形立牌,至於「果」,誰都不能預測。對身老師的我,總有著一個職業病,會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地想要指導學生應該如何做比較好,但是受訓的一路上,我都很刻意在克服這一點。此時此刻,我可以很清楚地意識到我是諮詢師,這是小惟的人生,不是我該主宰的,我能做的是引導。所以說,個案是我諮詢的個案,而我也是被想追求夢想的小惟所啟發的個案。

職涯諮詢是可以無限昇華的志業

回顧自己的過去,求學、工作,所謂階段性的夢想,說真的都實現了,我也很滿足這樣的結果,但是這樣的滿足絕不是一直不變異地存在到現在,因為它會被淡忘,成為偶而被想起、被談論著的當年勇。感恩這次參與NCDA CDA 的機緣,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的職涯,我是否也該有我這個不惑之年可以實現的夢想? 20 歲的我與50 歲的我,在夢想的層次上或許該有所不同,20 歲的我想透過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實現可以說是很自我的夢想,因此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加入我年輕時從未有過的夢想元素 –「利他」元素。因此對於充滿人性的職涯諮詢專業,我真心誠意地對這個領域專家的付出感到尊重與感動,因為這是可以充分充滿利他意義的人性志業。

本文章刊登於第22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