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志賢 / 東吳大學生涯發展中心主任 (專欄協同編輯:吳淑禎副教授)
一、背景與理念
本校生涯發展中心自101年4月1日潘維大校長上任後,由過去隸屬於學生事務處,專責諮商輔導學生學涯、生涯發展單位,改制隸屬於社會資源處。除原有諮商輔導功能之外,潘校長另賦予生涯發展中心新任務與發展方向。
其一,考量臺灣經濟欠缺復甦動能,投資環境未臻理想,政局持續對抗,企業投資怯步,產業外移嚴重,及就業市場持續低迷。在此大環境下,高等教育所培育之人才,無法順利接軌就業市場,導致高學歷高失業力現象不斷發生,而本校大部分又屬於人文、理科相關科系,面對之就業市場更是雪上加霜,實非現有校內相關機制可以提供應屆畢業生有效的協助。因此,潘校長希望生涯發展中心,由過去以諮商輔導為主的型態,藉由改制而走向以培養學生旺盛就業力為導向,並因隸屬於社會資源處,透過整合畢業校友企業或高階經理人的力量,編織綿密的就業網,實際輔導及協助就業。
其二,根據Cheers雜誌2012曾報導,企業對本校畢業生的評價,普遍認為本校畢業生工作態度積極,且具團隊合作能力之特質。基於此,我們嘗試改變現行大專校院不論生涯、職涯或就輔單位的傳統型式,由過去以教授就業技能為主的講座模式,改為強調以實作為目的的系統性學習。透過課程及方案設計,我們努力形塑東吳大學學生的『型』,及表現在工作上的『風』,並逐漸建立專屬於東吳人的品牌。
二、發展目標與策略
根據中心理念,我們訂定具體的發展目標,期內容計有「強化院系合作」、「運用校友資源」、「發展適性職涯」、「建構東吳品牌」四項,而為達上述目標,我們研擬可行的執行策略,該策略有別於一般大學純以大四就業輔導為主,本校更著重Development的概念,以「探索」、「行動」、「聚焦」、「接軌」四階段為「經」,以活動規劃、方案設計為「緯」,貫穿大學四年生涯規劃。
若以大學四年為生涯發展期程,我們希望大一以「探索個人興趣價值」為主軸;大二以「展開職能培育行動」為主軸,整合學校各單位方案,以「五育育完人、四哩養正氣」為理念開展學生就業力的培育;大三以「聚焦個人發展方向」為主軸,強調個人目標的統整;大四以「接軌目標工作職場」為主軸,協助學生為進入職場做準備。其理念著重在建構學生系統化的職涯發展歷程;其作法著重在透過測驗(CVHS、UCAN)導引其發展方向;其過程著重在鏈結企業、校友力量編織就業網絡;其目的著重在鼓勵學生從「做」中學,培養「學用合一」的能力,能無縫接軌並順利就業,有關其內容如附圖,有關其策略重點說明如下:
(一)策略一:協助學系生涯輔導機制建立
學系專業不同,學生未來發展各異。建構學系專業輔導學生生涯發展之機制,有其適切性與必要性。而為建立此機制,初期透過計畫,長期則以制訂辦法之方式與學系合作,除中心於通識課程開設「生涯發展與產業趨勢分析」課程外,並協助學系開設與學系未來發展相關之「專業生涯相關課程」,透過系必修或選修方式,使學生生涯規畫達到全面性之效果。 (二)策略二:建構生涯輔導資訊整合應用
整合校內各類資料,成為完整的、客製化的生涯發展資訊,提供學生、家長參考,亦提供院系、導師協助學生生涯輔導參考。未來將結合本校新成立之「巨量資料管理學院」,透過該學院協助之資料分析,建構生涯輔導資訊網,讓協助更具體,讓輔導更有效。
(三)策略三:運用校友資源架綿密輔導網
面對臺灣經濟復甦緩慢,青年就業市場持續低迷,為協助本校畢業生接軌就業職場,除辦理各項增能培養軟實力外,中心積極尋求畢業校友(企業)的協同合作,以架構綿密的生涯發展輔導網。
(四)策略四:鏈結學產生三方之合作平臺
重新定位中心過去以辦理活動為主的型態,調整為學系、業界、學生三方的合作平台,擴大服務學生數,工作項目由短期性講座,調整為透過與院系合作產生綜效,以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生涯發展。
三、方案規劃與執行
(一)探索階段
- 第一哩(first miles)新生定向輔導生涯發展觀念啟迪
- 生涯規劃書
- 實施職涯定向輔導,透過職涯測驗工具如CVSH平台等。
- 生涯發展課程,含通識及學系開設之必選修課程。
(二)行動階段
- 結合學生事務處就業能力培養方案
- 青年領袖學堂方案
- 企業參訪方案
- 企業業師方案
- 夢想行動家方案
(三)聚焦階段
- UCAN就業職能診斷團測
- 企業實習方案
- 專業證照培訓專班及獎勵補助方案
- 與學系合作辦理就業輔導專題講座方案
- 生涯諮商|個人|團體
(四)接軌階段
- 最後一哩(last miles)方案/就業培訓專班
- 最後一哩(last miles)方案/學院就業輔導日
- 企業徵才博覽會方案
- 企業徵才說明季方案
- 東吳畢業禮方案
四、結語
本校生涯發展中心,由原學生事務處改隸屬於社會資源處之後,我們全面走出校園,積極與各產業、公司合作,除透析職場脈動,掌握業界資源,提供實習與參訪機會外,更推動產學合作方案,使同學即使尚未畢業,亦能了解職涯發展趨勢,並及早做準備。
其次,中心扮演業界與同學之間的橋樑,除邀請知名企業進行校園徵才外,亦透過產業就業培訓專班,例如:與任職於中華航空公司校友合作的「航空班」;與天下雜誌合作的「出版班」;與奧美廣告合作的「廣告班」及與華南銀行永昌綜合證劵合作的「證劵班」,其目的即在透過畢業校友的協助,讓對該職業有興趣之同學,能及早了解該產業之現況,任職該產業應具備哪些能力?能客觀評估自己實力及未來須努力及加強的地方。 其次,有鑒於學校積極推動新五四運動,結合校訓將四哩養正氣、五育孕完人理念,融入就業能力培養之範疇,中心亦透過「夢想行動家」、「青年領袖學堂」和「最後一哩職場培訓活動」等方案與該計畫相互呼應,整合畢業校友企業或高階經理人的力量,編織綿密的就業資訊及諮詢網絡,再佐以「企業實習及參訪」、「業師諮詢」和「就業博覽會」等活動,串聯成具系統性的培訓架構,全面聚焦於職場銜接前的就業準備。除此之外,中心未來將積極與學院、系合作,提供學生與畢業校友面對面直接交流與傳承的機會,其內容計有:與學系及通識合作開設更多的「生涯職涯發展相關課程」;補助學系辦理「學系專業職涯講座計畫」;及與學院合作「學院就業輔導日」等。
2015年生涯發展中心將藉由各項方案的推動,除鼓勵學生學習課堂內專業的知識外,在就業軟實力的培訓部分,能將過去零散式的接觸,調整為較系統性的學習,並在學系協同合作及緊密結合下,讓學生的學習更為全面、多元及具競爭力,以達校訓所揭櫫Unto A Full Grown Man與校長治校理念「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東吳人」之目標。
—
本文章刊登於第15期學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