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生涯電影院 / 【生涯電影院】愛上了癮(Chasing Amy)

【生涯電影院】愛上了癮(Chasing Amy)

0

黃素菲 /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教授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劇情簡介 [美國 / 1997年 / 彩色 / 112分鐘]

  霍登尋找了一輩子才遇到的愛情─艾莉莎,而她卻堅稱自己是一個天生、不可矯正的女同性戀者。同是漫畫家的班奇和霍登從小是死黨,看著好友踏上愛情的不歸路,班奇決定出手拯救,便從中挑撥兩人之間的純友誼。一位女同志與異性戀男子互生愛意,擔心在社群中遭受壓力,差點因而放棄了愛情。本片重新顛覆已被顛覆了一次的性別價值觀:異性戀不會愛上同性戀,同性戀也不會愛上異性戀。本片帶領觀眾正視愛情的本質是沒有性別/性取向疆界的。

導演、編劇

  本片導演: 凱文.史密斯(Kevin Smith),其作品表: 毛毛狗 Doogal(2006)、 瘋狂店員2 Clerks II(2006)、 紐澤西愛未眠 Jersey Girl(2004)、 Vulgar (2002)、 白爛賤客 Jay and Silent Bob Strike Back(2001)、 怒犯天條 Dogma(1999)、 愛,上了癮 Chasing Amy(1997)、 耍酷一族 Mallrats(1995)、 瘋狂店員 Clerks(1994)。

  本片主要演員是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飾演霍登麥尼爾;裘伊羅倫亞當斯(Joey Lauren Adams)飾演艾莉莎;傑森李(Jason Lee)飾演班奇艾德華。得獎紀錄也頗為輝煌:1997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一項大獎提名《最佳劇本》;1998金球獎一項大獎提名《喜劇或音樂類最佳女主角》;1998獨立精神獎三項大獎提名《最佳影片、劇本、男配角》;1998獨立精神獎二項大獎《最佳劇本、男配角》;1998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一項大獎《最佳新進女演員》;1998 MTV電影獎二項大獎提名《最佳接吻、突破演出》愛情同志喜劇;金球獎提名最佳喜劇類女主角:喬依.蘿倫.亞當斯。

視覺普片級、聽覺限制級

  霍登麥尼爾與好友班奇艾德華是成功的漫畫家,霍登為同行的艾莉莎瓊斯深深吸引,但艾莉莎是女同性戀者,只把霍登當朋友。這情況使霍登十分為難。他對艾莉莎一往情深,真的能夠只把她當朋友嗎?了解霍登的班奇覺得,答案是否定的。

  隨著友誼加深,霍登對艾莉莎的愛意越來越濃,艾莉莎也逐漸對霍登產生情愫,而班奇不知為何,對兩人交往這件事超級不爽…《愛,上了癮》是新銳導演凱文.史密斯繼《瘋狂店員》後,以更嚴肅的創作態度,所嘔心瀝血創作的激情之作。

  白話寫實的戀愛哲學,都會男女的情色幽默,片中以詼諧幽默的語彙暢談辛辣的話題,直接打擊生活中粉飾的浪漫謊言、和求愛技倆,故事敘述尋找了一輩子才遇到的愛情,她居然是個天生的女同性戀者,死黨看著好友踏上愛情的不歸路,決定出手拯救,從中挑撥兩人之間早已脆弱不堪的「純友誼」。於是一部關於愛、友誼、忠誠和全然主觀的電影,在三角路線上來回交錯,織出現代人察覺卻又不敢碰觸的另一面。其中一段男女主角之間有關口交、處女等驚豔的討論,更是精彩絕倫。

情慾是什麼?

  可能有人會對艾莉莎的行徑不恥,我猜想是認為她太放蕩行駭。但是如果從情慾自主的角度來看,她似乎是藉由情欲探索來為自己啟動深層的內在力量。在討論情欲之前先定義一下情欲(erotica)與色情(pornography)。按照Joy Magezis在《女性研究自學讀本》的說法是:情欲指的是「有關性行為的影像與文字,用以描繪兩個有自主能力的人不含貶抑意味、兩情相悅的性行為。」而色情則是指「有關性行為的影像與文字,目的在貶抑與施虐孩童與成人(尤其是女性),表現手法顯示其認可貶抑與施虐的行為。」簡而言之,色情便是蘊含有權利關係不平等以及剝削宰制的性行為,以及其相關的影像及文字。請注意,我們在這裡所指的是情欲而不是色情。(註:有關女性主義對於色情的論戰又是一大議題,但在此不在討論之列。)

  廣義地來定義,我們可以說情欲是一種官能的自我悅納與開展。當然我們可以把情慾的精神運用到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讓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更富於創意、更有力量。因此,正視情欲的力量,便是正視自己身體以及精神的主體性。正視情慾的女性,也因此往往能從身體啟動心靈的力量。

女性主義與權力的關係

  女性主義也是關心女性作為一種弱勢,從虛弱無力(weakness)邁向尋回權力的過程。因此,女性擁有力量當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無論這種力量會如何展現。而身體,當然也是展現力量的一種方法。擁有力量之後,接下來便是行使力量的議題。在女性主義眼中,力量的行使有三個階段:

1. Power over-指的是權力傾軋,也就是權力鬥爭,非得爭個你死我活不可。在本片中霍登跟艾莉莎和班奇玩3P,就是霍登以為自己的性歷程「輸給」艾莉莎兒想出來的「迎頭趕上」之道,霍登想藉此離開被艾莉莎power over的感覺。問題是這不關艾莉莎的事,艾莉莎並沒有要「壓過」霍登,是霍登自己以異性戀社會的標準自我評量,才產生不如艾莉莎的感覺。

2. Power with-指的是如何以平等的原則來行使力量,至少做到我不犯你、你不犯我。這可以用班奇跟艾莉莎兩人在酒吧大談性經驗那段來舉例說明,兩人簡直是「性糗事PK大戰」。

3. Power within-這是力量行使的最高境界,指的是我不僅行使我的力量,而我的力量也能感動你,讓你也有力量。這一種境界需要很大的修為才能做到,譬如印度聖雄甘地在處理印度獨立以及種族紛爭時,便是以這種精神來行使他的力量。如果霍登能夠不計前嫌、心中坦蕩地與艾莉莎stay together,或是艾莉莎能夠理解霍登的困難而予以接納,讓霍登長出自信的力量,他們或許可能有機會進入互相增能的power within。

  憎女心理(misogyny)是女性屈居弱勢的元兇,也因此造成權力鬥爭與攻擊。以男人討厭「娘娘腔」為例,其實便是「憎女心理」的絕佳例證。一位溫柔漢說得好:「娘娘腔有什麼不好?像你媽媽不好嗎?像你姊妹可恥嗎?」。霍登可以忍受艾莉莎的同性戀情,卻無法忍受她的異性戀三P,流露出自己對「女性」贏過自己的焦慮,無意中也流露出矮化女性的憎女心理。它意指一種覺得女性比男性次一等、對女性有負向認知、感覺的心理情結。它也許會明顯地表現出來,也許潛藏於內心深處而不易被察覺,譬如,霍登要到知道艾莉莎輝煌的異性戀經歷才怒火中燒。片中的黑人漫畫家,是黑人又是男同志更明顯的還很女性化,自認是身處雙重偏見,也可說是「內攝」憎女心理的明證。這種心理所有的男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有些男人可能不承認,但是文化制約的力量是可怕而無法輕忽的。

認同的迷宮

  艾莉莎在遇到霍登之前是個女同性戀者,交往過無數的女朋友。劇中唯一對自己情感性愛軌跡清楚的應該是女主角艾莉莎。她覺得如果堅持異性戀,就是要摒棄世界上一半的同性可能成為完美伴侶的機會,蠻可惜的;加上常常遇見態度惡劣,不尊重女性的男性,久而久之就對女性容易有好感,進而成為戀人。沒想到遇見霍登,她被他深深吸引。她覺得自己尋覓多年,就為了找一份真愛,很多時候她與人上床,沒有愛只為了性。但當她與霍登建立朋友關係時,彼此心靈漸趨親近,兩人不自覺墜入情網。霍登摧毀了她多年所建立的情感模式,她甘願為了霍登改變同志身份。因為,只有霍登令她心滿意足。

  艾莉莎與霍登本來甜蜜的戀情,因為班奇這個有同性戀傾向而不敢自證者,抖出了艾莉莎高中荒唐的性愛史,激怒了霍登。艾莉莎在性方面的閱歷豐富打擊了霍登的男性自尊,單純的霍登只期盼擁有正常的戀情,沒想到愛上的,卻是一個經歷複雜的女孩。艾莉莎沒想到自己大膽追求性愛的過去,竟成為擁有真愛的絆腳石。而眼前這個唯一令她心滿意足的男人,卻轉身成為她過去任性而行的審判者。她一直不讓自己的情感受限,以為這是追求真愛的必經路程,而付出的代價卻令她難以承擔。

  影片中最不清楚自己性向的班奇,在這場異性戀情的風暴中,被迫正視自身的問題。多年來他對朝夕相處的霍登,原來存有特殊的情感倚賴,這份隱藏的情感,在他一次次無意識的破壞好友與艾莉莎的戀情中曝光。

  一年後霍登終於寫了自己的故事,他交給艾莉莎自己的最新作品「愛,上了癮」,裡面說:「我從她身上學到,真心相愛,就不要在乎過去…….。」似乎也讓劇情留在一個待續的浪漫期待中。

生命議題反思

  對這部電影的導演,我始終心存感激。因為他沒有從道德規範中定罪劇中男女,而是更深去揭露三個主角如何在感情的掙扎裡,學習愛與被愛,認識自己而接納自己。片中精彩的對話不遑多得,值得深思之處條列如下:

1. 什麼是處女?處女沒膜破掉?沒發生過性行為?跟男性沒有性交行為?要到全壘打,才算是發生性行為嗎?透過霍登的提問,與艾莉莎過關斬將、招招攻破的答辯,而對處女的定義一再解構。

2. 班奇跟艾莉莎兩人在酒吧大談性經驗,兩人簡直是把性事當作吃飯逛街那般尋常的話題,如果日常生活真能如此,將會降低性行為的神祕性而減少錯誤認知。口交是不正當的性行為嗎?如果性交是兩人的事情,只要兩人不反對,算不算是正當?

3. 霍登勇敢的對艾莉莎的告白,雖然知道艾莉莎是個女同志,卻願意面對自己喜歡她的事實:「不必那幅畫,我無法忘記你,我喜歡你……」。你對於真心所愛的對象,曾經不計成敗、努力追求過嗎?如今想來,你是否依然無悔?

4. 在球賽觀眾席上,霍登試探性的問艾莉莎高中的性史,艾莉莎怒言說:「是我利用他們,除非我願意,否則他們沒辦法那樣做」、「我不會為我做過的事情道歉」。關於愛情,你有過「除非我願意,否則他們沒辦法那樣做」、「我不會為我做過的事情道歉」這種身體自主與情慾自主的經驗嗎?

5. 艾莉莎說:「所有你要做的我都做過,而我在那裡面一無所獲。我愛你。可是你要把我跟別人分享,這讓我很難過!」你認為愛情是無法與人共享嗎?當對方不再愛你,能放手讓他/她走嗎?

6. 霍登問艾莉莎為什麼願意轉而接受他,艾莉莎說:「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不是因為女人終該結婚而選擇你」、「直到遇見你,我才想起當初就是因為要尋找真愛,而不願意放棄另一半的人,讓自己的感情受限」。如果你的另一半問你:「為什麼你要選擇我?」你的答案是什麼?

延伸電影

1.《楊朵》(Yentl)

  本片可以說是西方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都是有關女主角女扮男裝求取知識與求取功名的故事。楊朵女扮男裝進入另一個城市裡的男校就讀,楊朵不知不覺地暗戀上艾維多,可惜身分因素,難以表達愛慕之情。而艾維多又愛上當地一位要人的千金哈黛絲,可是哈黛絲卻喜歡楊朵。跟《梁山伯與祝英台》不同的是,《楊朵》的故事加入另一女子愛上由芭芭拉史翠珊飾演的女子楊朵,增加了故事的複雜度和深度。(參考資料來源:沙鷗多媒體網/電影/熱門電影/得利百大強片/楊朵/網址:http://www.gull.com.tw/gull/item.asp?item_id=265400)

2.《鳥籠》(The Birdcage)

  由尼可拉斯凱吉、金哈克曼和羅賓威廉斯主演,阿蒙和亞伯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同性夫妻」。有天,阿蒙與前妻所生的兒子,宣布已和一名極端保守的參議員之女芭芭拉訂婚;並還要他倆和未來親家見面,阿蒙和亞伯這對同性鴛鴦,得面對異性戀社會的典型正常夫妻之挑戰。(資料來源:教育部健康醫學學習網/學習統整/兩性教育/課程教材/相關電影導覽/輔導級/鳥籠/網址:http://health.edu.tw/health/portal/learning/study00/sex_movie_03_15.jsp)

3.《男孩別哭》(Boys Don’t Cry)

  本片是根據1993年聖誕節前夕,發生在美國鄉下小鎮的一起慘絕人寰的命案所改編,兩個兇手殘忍地殺害了一名女扮男裝、名為布藍登的少女(以及另兩名身為目擊者的受害人)。這一起兇殺案在調查以及審判的過程,法官充滿了性別的偏見以及歧視,於是引起全美的跨性別團體結盟抗爭,整個過程也被拍成了紀錄片,並且得到1998柏林影展最佳紀錄片。

  後來,新銳導演導演金柏利皮爾斯(女導演),把它改編成電影,由兩位優秀的女演員希拉蕊史旺、克洛薇塞維尼詮釋這一對苦命鴛鴦,贏得了眾人的眼淚,也因此奪得了獨立精神獎、金球獎以及奧斯卡金像獎等諸多獎項的肯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