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求職文化與組織發展 / 【求職文化】鍛鍊職場韌性,強化你的職場堅韌度

【求職文化】鍛鍊職場韌性,強化你的職場堅韌度

2

張雅期 / 勞動力發展署核心職能師資、諮商心理師


  在運動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來說明頂尖選手的強大心理素質叫做「心理堅韌度」(Mental Toughness),心理堅韌度(Mental Toughness)這個概念,最先由Loehr於1986年所提出,Loehr發現在運動場域中,心理堅韌度強的運動員,就算在危急及困境中,仍然能夠維持與增強正向能量,使用正向態度思考與面對問題,藉由不同方法讓自己保持放鬆與鎮靜。後續許多研究發現這樣的心理素質不僅限於運動場場域,在職場與生活中也同樣適用。而在我的課程中,我稱為心理技能的鍛鍊,原因是這樣的素質是能夠培養與練習的。

  心理堅韌度是一種心理狀態,而這樣的心理狀態是與個體的生活經驗有關(鄭貴惠、林淑萍、林婉玲,2011),其實說穿了就是壓力因應的能力,在遭遇困難與挑戰時,是否能夠有效因應。心理技能的鍛鍊是一種累積,平時需要儲備蓄能,在需要時才能夠展現,因此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是可以透過一些技巧與習慣來培養心理堅韌度。

  心理堅韌度包涵了四個核心概念:承諾、挑戰、控制與信心(Clough, Earle, and Sewell, 2002)。以下針對這四個核心的內涵加以簡述說明:

  一、控制(control):包括情緒(emotion)及生活(life)上的控制,是個體感受以及行動上認為自己是具有影響力的傾向。意指對生活或情緒的波動和挫折,個體能否做出適當反應以掌握自身處境與能力。某些人感受自我是有掌控力和有影響力的;某些則認為是事情找上他們並且自己只有少許的掌控力。

  二、承諾(commitment):是個體在遭遇中將自己投入而非疏離的傾向。也就是當個體與人或企業組織做出承諾與清楚規範後,能否信守諾言並持續努力於完成交付之工作與任務。例如有些人一旦承諾了,就會使命必達,全力以赴;有些人則會容易分心與無聊。

  三、挑戰(challenge):指生活或工作環境中所遭遇的特殊狀況與變動。某些人將挑戰、變動、問題和改變視為機會;某些人則視這些因素為威脅。例如當遭遇職務調動,有人視為變動是必然發生的,不同的職務是一種學習與機會;反之也可以認為職務遭遇調動是一種工作上的阻礙與不順遂。

  四、信心(confidence):包括人際(interpersonal)及能力(abilities)上的信心,指的是對於終究會達到成功,對自己所抱持的強烈信念跟無可動搖的信心。某些人會擁有自信能成功的完成任務;其他人則會對挫折與不穩定讓步。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發現,四個核心的內涵是一種信念與行為,也因為是信念與行動,因此是可以促發與建立的,我認為心理堅韌度的累積,可以透過LEAD 技巧來練習:

  * Listen 傾聽與覺察:

  改變的開始來自於發現與覺察,當感覺自己卡住了或是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的混亂感出現時,就是一個很好的觀察起點,讓自己停在這個「感覺」一下,聽聽與觀看自己在這個「感覺」之下的反應是甚麼?例如當情況不如我預期的時候,我傾向怪罪別人或是自己;當事情不順利時,我總是想像最糟的情況。這樣的練習可以有效地發現自己解讀資訊的傾向。

  * Evaluate 評估現況:

  評估就是收集證據和自己辯證,辨識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自己的觀點?觀點從何而來?還有沒有自己沒注意到的地方?這個階段若是有專家或是能夠提供不同觀點的他人加入會有很好的效果,只是要注意這階段是收集不同角度的證據,沒有好壞與價值判斷。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找回自己的控制感,看到忽略與沒注意到的資源與細節。

  * Achievement 自我激勵:

  這個階段的目的在於自我賦能,找出自己的成功經驗與例外事件,有時候回頭看看自己已經做了哪些事情,嘗試舉出一到三項行為或是反應,目的是讓自己有動力持續行動,這時候可以使用「我已經完成,接下來我要…」的句型自我鼓勵。同時也可以尋求其他人的支持,問問他人自己做得不錯的部分。

  * Do something 採取行動:

  前面三個步驟,嘗試透過各種不同的角度來調整自己的觀點,找出自己能夠行動的方向與著力點,然而再多的觀點仍需要實際的行動,因此最後一步驟就是行動,不管如何,做點什麼吧!

  一旦踏出行動的步伐,你的LEAD下一個循環就會開始,在這不斷的循環鍛鍊中,心理堅韌度也就不斷地在累積。

  現在就開始心理堅韌度的鍛鍊,讓自己發揮更高的技能水準與未知的潛力。

2 thoughts on 【求職文化】鍛鍊職場韌性,強化你的職場堅韌度

    秘書處

    2023-06-07Reply

    程寓您好!
    經詢問張雅期老師後得知已回覆過您的問題,在這同樣說明如下:首先感謝您對於論文的認同,「中文關聯式自我構念量表」中文版問卷因為是魏美芬老師所有,因此需要請您詢問魏美芬老師,謝謝。

    范程寓

    2023-03-15Reply

    請問您是於2014年發表“自我慈悲、關聯式自我構念與幸福感之關聯性研究”此研究的張雅期研究者嗎?
    想向您徵求量表使用同意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