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生涯鐘聲 / 【生涯鐘聲】尋.嘗日:生活興趣探索卡簡介

【生涯鐘聲】尋.嘗日:生活興趣探索卡簡介

0

林上能 /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輔導組長、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諮商心理師
宋珮綺 / 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中輔導教師 (專欄協同編輯)


  生命就像是一座多元豐富的城市,而生涯探索就像是在這城市中「找尋」道路、發現新景點的過程,而我們穿梭的路徑就是我們每天累積著的「日常」生活,有時我們迷航、困住、繞路、不斷地「嘗試」著去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有時我們加了油、補給必需品、休息一下又再重新出發,因而交織出每個人專屬特有的生涯樣貌。

一、緣起:實務上的困境像

  如果您也是生涯/職涯輔導、諮商、諮詢的相關工作者(學校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HR、職訓局/就服站專員等)甚至是家長、學生、求職者,一定也有所感於下述狀況往往對應不到當事人的真實狀態,而不易從中獲得幫助:

(一)生活經驗匱乏、沒有明顯興趣、什麼都好像很有興趣的學生愈來愈多,但因應新的升學制度與新課綱,讓「及早生涯定向」愈來愈重要

(二)傳統的生涯工具有時當事人連問題敘述或職業都不一定瞭解,多半也就照著我們自己的理解、猜想或是從小到大聽聞過的資訊、甚或是重要他人與社會文化所期許的價值觀來作填答

(三)傳統的生涯工具是從「特定的興趣活動」對應到「職業領域類型」,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會做的興趣活動,通常不會被列入生涯工具的問題/選項當中

(四)過去常會有「喜歡吃東西蠻適合當廚師」、「整天坐在電腦前的人大概就是念資訊相關科系」這類的直接連結,窄化了當事人生涯發展的可能性

(五)學無致用、AI時代來臨甚或是早年生涯決定時未解決的迷惘等都讓職場中的人們困頓、擔憂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規劃下一步

  因此這些年的生涯/職涯輔導工作中,我總是在思考著:「有沒有一種工具或媒材是從當事人再熟悉不過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的呢?」 而這樣能夠貼合當事人的經驗,是否反而更能讓當事人能夠有信心嘗試看看探索出來的方向,讓生涯諮商輔導中最困難落實的「規劃與實踐」能夠更有動力和承諾度。

二、理論基礎

  阿德勒認為,人生有三大生命任務:工作、友誼、愛,三者相互影響與牽連,唯有兼顧發展才能擁有滿意的人生。這也呼應了我們熟悉不過的「生涯即生活」的概念。當我們要能全面地瞭解一個人生涯發展的概況與困境,我們勢必也需要從其他的生活面向來探究與瞭解。工作、學習的場域相對具體明確、可討論,但日常生活的細節卻不一定是我們在進行生涯諮商、輔導、諮詢時會談到的部分。因此我也希望能夠提供一套工具讓助人者能夠開展與當事人談談關於生活、生涯的敘事,同時進行評估當前整體生活概況與生涯處境,也讓當事人在過程當中能不被評價或是被類型論所囿限,而願意抱持更開放、多元的態度來進行生涯探索。

  同時,我也取材自阿德勒取向及後現代取向生涯諮商學者Savickas的生涯風格訪談,透過訪談與敘說的方式,瞭解當事人喜歡做的事、日常生活關注的人事物定有其獨特但卻又高一致性的「生命風格(或生活方式)」,例:即便是喜歡看同樣的節目與小說,每個人喜歡的原因都不盡相同;而這樣的生命風格也會連帶影響到當事人在做生涯選擇與因應時的方式,例如:關注情節發展與推理的人在面對生命任務的挑戰時在意的是次序、邏輯、因果與實事求是,而關注角色間的關係開展以及感同身受的人,在面對生命任務的挑戰時更在意的是人際關係、瞭解他人的想法。若助人者能從生命風格窺見一個人的特性、優勢,在生涯發展上也就更能有所依循與信心,找尋能讓當事人「自在、滿足」的安身立命之道。

三、來自多年實務經驗的探索工具

  透過大量的生涯諮商、生涯諮詢個案或團體實務工作,我與共同作者持續整理、蒐羅當事人對於「你在日常中喜歡做甚麼事情?」然後深入討論:「你為什麼喜歡這些活動?」。期間約有四年多的時間,我們在與當事人往返敘說的過程中,得以漸漸歸納、整理出不同生命風格的當事人可能常有的原因與說法,大致可歸納出12大類型,扮演著橋接生命風格以及生涯興趣的角色,我們稱之為「生活興趣(life interest)」。於是,「尋.嘗日」的雛型也就此明朗,我們便開始發想如何以牌卡的形式來呈現一個助人、自助的工具,提供生涯實務工作者另一種思維的工具。

四、探索卡特色

(一)創新規劃:增加與與當事人經驗連結

1. 重視喜歡的「背後原因」:此為引發生命風格敘事以及窺見生活興趣類型的重要關鍵所在

2. 將日常活動納入興趣的範疇: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有其意義與貢獻,且日常自己喜歡做的事相對是較不需防衛或有針對性的問句,能夠充分引發敘說,且讓當事人能夠感覺到充權賦能的經驗,探索生涯不再是挫折與被評價的過程,而是從尋常不過的日常生活,重新認識自己的特色與優勢

3. 提升視覺設計的巧思:有別於過去的生涯工具,強化視覺效果有助於引發當事人的動機。包裝及內容物精美的外抽式盒裝設計,隨著小圓窗讓探索的路途變得多采多姿、充滿驚喜;且顏色與圖案設計本身有助於助人者快速地掌握當事人的生活興趣偏向

4. 提供多元結果對應:為幫助人者能夠連結傳統生涯工具或是在各級學校使用的生涯輔導架構,我們也提供相關資訊,包括:特質形容詞、性格質性描述、建議參考職業、大學18學群、技職15群科、何倫碼等豐富資訊,希望能成為助人者的得力媒材

(三)內容物

  當我們隨著外盒小圓窗探索生涯而抽開盒套後,隨之映入眼簾的便是我們探索這座「生涯城市」的一本導覽手冊,接著便有72張探索卡(含12張生活興趣類型卡、52張日常興趣活動卡、5張空白卡、2張計分卡、1張簡易操作說明)。隨著導覽手冊以及簡易操作說明便可以無負擔地暢遊「尋.嘗日」了!

(四)操作簡單

第一步:討論目前對生涯的關注為何,並請當事人從活動卡正面挑出喜歡的日常活動5至10張

第二步:談談為什麼喜歡這個活動,並請當事人從已挑選的活動卡背面勾選喜歡的原因,每張勾選5至8個原因

第三步:用計分卡計算各類型的數量,討論較高分的類型卡內容,可先從特質列表作確認該類型是否貼近當事人自己所理解的性格樣貌,反映其特質、優勢與內在渴望,再回到建議職業、目前工作角色、預期志向的討論

第四步:討論與建立行動方案

五、引導、解釋與應用

  「尋.嘗日」雖然也有歸納出12個生活興趣類型,但是探索與形成行動方案的重點並不在於直接對應類型找出職業的適配建議,而是綜合考量當事人的意向、探索過程中找到的個人特色與優勢、重要他人與系統的影響、目前職業發展概況、生活多重角色的平衡、對未來生活的渴望或需求以及前三項高分的生活興趣類型進行討論。例如:志在電機資訊領域但卻社會型、業務型很高的人,相對適合作專案管理、產品經理、客服工程師等工作。

  上述均是取材自當事人的生活經驗,因此在釐清與形成具體生涯方向的過程中,少了模糊不確定與決定論,多了豁然開朗與多元組合的可能性。面對未來如此未知的生涯發展與職涯變化,希望這套「尋.嘗日:生活興趣探索卡」能夠成為各位助人者的好幫手,引導當事人找到自己的優勢與「天賦」,並找到自己真正的「天職」,終能以「彈性應萬變」,擁有自己專屬且滿意的生涯發展!


  林上能、李香盈(2018)。尋.嘗日:生活興趣探索卡。新竹:夜夢晨光工作室。(尋.嘗日臉書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findlifeintere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