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生涯專論 / 【生涯專論】職涯諮詢新藍海?中國大陸發展現況與執業經驗分享

【生涯專論】職涯諮詢新藍海?中國大陸發展現況與執業經驗分享

0

盧美妏 / 心理諮詢師、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1.個人與團隊執業現況

  在開始分享我在中國大陸的工作經驗之前,先介紹一下我們中心目前的業務發展狀況。「ACDC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註冊在香港,目前在香港上環、北京中關村及廣州東山口都有辦公室,包含諮詢場地和沙龍活動空間,今年即將再設立一個新分部。我是中心的合夥人,也負責整個諮詢並統籌知識經濟領域的業務。

  我們服務對象是「全球華人」,現今網路發達,只要有Wi-Fi的中文使用者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團隊成員有十多人,分別來自兩岸三地,大部分是教育及心理相關背景的碩博士,主要提供諮詢、講座/培訓和測評分析服務。

  中心1年約有300位新個案預約諮詢,1年主辦或合辦課程/培訓約100場,課程覆蓋學員超過300萬人次,單場線上課程可以同時超過50,000名學員在線。除了中心自己的業務,還和幾個頂級流量平台合夥/業務合作,這些年也算是闖出了些知名度。

  在中國大陸很難說發展的好或不好,但至少是活下來了。

2.中國大陸市場需求-政策支持下的職業生涯規劃熱潮

2.1.政策下的教育系統與企業培訓

  2017年起,幾份官方「紅頭文件」載明生涯規劃與職場心理服務的重要性,明確鼓勵企業單位要提供員工這些資源,「新高考」政策的通過要求學校須提供學生生涯規劃指導,讓教師成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諮詢師。

  既然政府明確表態開始重視心理服務,底下的人自然紛紛積極響應,在文件發佈的幾個月內,平均每週有兩家以上的管顧公司、教育培訓單位找上我們,希望能提供職業生涯諮詢的知識技術支持。例如我們最近剛跟政府轄下的大型基金會,合作一套醫療人員職場心理課程,預計2018年會在各省8,000多家醫院鋪展開來,未來會結合線上線下進行醫療系統的深度職場心理服務。

  在政策推波助瀾之下,每間學校都需要教師培訓,有些省則是直接由教育部門組織跨校大型培訓,例如在東北某城市就以1個月辦1梯次的效率在快速鋪展;原本就在做教育培訓的公司也要馬上跟上潮流,推出相關主題的課程。企業方面,幾位管顧公司的老闆都有提到偏心理主題的講師很難找,現在因為政府重視,需求忽然起來,各家公司都開始努力找講師。

2.2.線上公開課程的興起

  中國大陸幅員廣大,人們很難說走就走集中到某個地方上課,互聯網的興起帶動線上課程的發展,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要有網路都可以參與學習。

  這兩年線上公開課的發展百家爭鳴,大陸最大的兩個自媒體平台《咪蒙》跟《新世相》相隔一個月推出職場課程,包含我們平台全網都在推職場課,但就算職場課如雨後春筍般的開,銷量依然不見頹勢!其中《新世相》的課程上線12小時,超過80,000人購買,一人99.9RMB(人民幣),算一下就知道這需求可以創造多少收益。

  只是公開課雖然買的人多,但大多數人都不會聽完,就算是我們自己開的售價較高的精品課(約莫是其他平台十倍的價格),大概也只有三成的人會聽到最後一堂課,能完成作業的人不到一成。大多數買課的人都是在解決一種焦慮感,好像只要付了錢就好轉了,到現在職場課大潮已經快兩年了,還可以這麼熱賣,可以看出所有人的焦慮是不會停止的。

  中國大陸這麼多的人口,每個禮拜大概有七天不想上班,一年三百多天都在考慮要不要轉職,所有人都面臨這個問題,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還會面臨不同的問題,例如說剛畢業怎麼大家要學什麼、要不要考研究所、畢業就業兩三年要不要轉職、未來怎麼辦、30歲上下的中年危機夾殺、貸款還要付20年、各種茫然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辦…微信、支付寶都是一鍵支付,你不用輸入信用卡號碼,只要動手指按下去,腦子還沒跟上錢就已經付了,便捷的支付方式對報名意願有很大的幫助。

  大眾需求的產生,我個人認為跟「學校輔導系統的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台灣有非常完整的學校輔導系統、生涯規劃課程,雖然很多人不會太認真對待,但多多少少在求學過程中都會被置入這些概念,也有課程會帶學生去探索職業生涯。在台灣,只要你有需要,資源很多!

2.3.專業培訓需求

  當職業生涯規劃、職場心理需求就成了大熱點,諮詢與培訓需求大增。這方面的專家本來就稀缺,現在更是炙手可熱,專業人員供給成了問題。因此,從2018年起,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專業人才養成,受政府及各單位邀請將從三月底開始在各大一、二線城市啟動「職業生涯諮詢」培訓項目。

  在付費諮詢市場,「職業生涯規劃」是個很有發展性的主題,尤其對岸去年剛取消了「心理諮詢師」證照,廣大諮詢師該何去何從?相較於情感、人際等議題,人們更願意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道路付費諮詢,因為這筆錢是在投資自己、讓自己未來的職業、收入更好。中國大陸經濟整個還是在起飛的狀態,大家對未來的想像是比較樂觀的,人們會相信一跳槽薪水就可以上漲個1.5倍,翻倍非常快、人才缺口很大,那是一種你知道你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好的回報
的氛圍,所以會很願意掏錢做職業生涯諮詢,找一下優勢能力在哪裡、謹慎穩健地做出職業生涯選擇。

  簡而言之,中國大陸目前對「職業生涯規劃」主題的需求很火爆,能做專業培訓的老師不多,有志前往對岸的台灣專家們或許可以考慮趁這一波熱潮站穩腳步。

3.職涯諮詢執業經驗

3.1.課程&培訓:大眾課程、企業培訓、專業人員培訓

  課程與培訓最重要的目的是「引流」,引導流量到其他服務,包含大眾課程、專業課程和企業培訓。課程開發與講授是我們花最多心力的部分,也最需要團隊合作!整個過程包含課程架構設計、市場需求調查、課件與學習單設計、試講,最後才是正式授課,消耗時間跟能量巨大。

  中國大陸市場變化迅速,每家平台都想透過付費課程快速變現,若要做課程,尤其是大眾課程,就是所謂的「內容提供者」,也是前段時間當紅的「知識經濟」領域,針對市場現況必須要隨時跟進,才能準確的回應大眾需求。

  以我們團隊為例,每天花非常多的時間進行市場調查,建立自己的資料庫,辛苦的行政人員不斷整理資料,包含當天新聞、各大平台發了什麼文章,或是各家平台又有什麼動態、推出了什麼課程,所有成員們篩選後的內容都會整理起來,隨時讓我們能掌握政策、跟上熱點,如果要寫文章開課程也需要知道別家怎麼做,透過大量觀察不同產品的銷售狀況觀察群眾反應。

3.1.1.大眾課程

  「大眾課程」也就是「公開課」,大多透過網路進行,用直播或錄播的形式,視頻影片、音頻廣播都有,針對一般民眾提供科普和實用心理學課程,不會用太多高深的理論,強調「接地氣」,真正能把心理學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做結合,聽完這個課至少知道問題大概怎麼處理、具體能嘗試做些什麼。

  這類課程又分為「免費課程」和「付費課程」,我們團隊約有九成的課程都是付費的,舉辦免費課程多是為了要推廣後續同主題的付費課程,這也是目前知識經濟領域最有效也最快速的變現方式。

  大家最關心的收益部分,大眾課程完全是靠「流量」支撐,知名度高、粉絲多,課程才會賣,如果自己本身知名度夠高,自己開課的話那課酬自然就是收多少拿多少;比較常見的情況是跟平台合作開課,免費公開課可以帶動自己的知名度,付費課程就是看怎麼跟平台談課酬,談判過程跟課酬計算非常複雜,範圍也非常大,單筆課酬、拆成、底薪+拆成、按銷售量決定分成比例等方式很多,還有稅務問題,我們中心有其中一位合夥人專門負責談判。

  針對大眾的線上付費課程在台灣比較少見,台灣免費資源各種講座非常多,而這幾年中國大陸對知識這件事情很焦慮,透過網路的散播,像是一種流行,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要學習、必須成長,促使這些付費課程變得非常有市場。

  做大眾公開課,呈現品質很重要,因為競爭者太多了,就算有好的內容,也需要好的呈現方式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例如我在台灣、大陸、美國的住處各有一組很專業的打光設備,整套快七公斤,錄影時使用光線效果不錯,不會讓人覺得只是隨便在家亂錄課、亂直播的不專業感;錄音設備也是,相較於直接用手機錄製課程,2,000TWD(新臺幣)就買的到效果不錯的麥克風了,可以大幅提升錄製效果,絕對是值得的投資。我聽過一些老師在大陸做直播或開課,不是很重視這些呈現專業的技術性問題,很快對方就不想合作了,因為觀眾早被各家平台養刁,粗糙的東西根本看不下去。

  大眾課程很重視「互動」,雖然你面前空無一人只有手機或電腦,還是要像正在跟5,000個人互動,這是很重要的訓練,因為所有在聽你講的人只能意識到你在跟他一個人說話,他感覺到的是一種體驗、建立跟你的關聯,後續會不會繼續買課程、會不會轉諮詢,都是從「建立關係」開始。

  目前比較偏大眾議題的課程,大部分還是以線上為主,這點對台灣人來說很有優勢,不用飛來飛去沒有交通食宿成本,如果大部分時間在台灣來說,線上是一種好的方式。只是想做線上工作的話,對網路速度就很有要求,跨海網路因為各種屏蔽導致速度受影響,以我家來說,100m光纖到府還是常覺得慢,想做線上課程的老師可能要注意一下網路環境。

  從廣播、直播、知識經濟,到現在的抖音引領「短視頻元年」,各種流行變來變去,有些人問說到底要不要追風口?坦白說我覺得根本就追不上,因為技術跟風口太複雜了,個人認為好的做法是堅定內容產出者的角色,曾經我是直播時代的網紅,到內容變現火起來之後,我開的付費課程場場爆滿。我只是用變化內容產出的方式,適應不斷出現的新平台、新傳播技術,練習怎麼運用語音、鏡頭去陳述我想表達的內容。

  雖然現在整個知識消費已經不比過去一年這麼活絡,但據我們觀察風向正在轉變,民眾對「深度、系統」的內容需求越來越高,消費者已經從茫然亂上課的亂槍打鳥狀態,逐漸走向經過理性判斷的精緻學習,有深度又具備系統訓練背景的專家開始受到重視,或許這會是台灣專家展現優勢的時機。

3.1.2.企業培訓

  「企業培訓」跟在台灣的狀況不太一樣,台灣的培訓市場現在比較蕭條,大家預算有限、一直砍培訓的經費,經過管顧公司抽成講師拿到手上沒剩多少。目前在大陸企業培訓市場很大,尤其外商本來就EAP服務的需求,在一線城市大量企業聚集的地方,講師跟靠譜的管顧公司合作,還是能拿到不錯的課酬。

  做企業培訓的高端客群引流效果非常好,或許不像線上課程動輒上萬人,但在企業參與學員都是有消費能力的菁英白領,透過課程意識到需求,可能就會進一步想要購買課程、測評或諮詢。

  例如我們有將近一半的個案都是企業的中高級主管,平均年薪100萬人民幣左右,他們會像粽子一樣一個介紹一個來我們中心做諮詢,而中高級主管大多都很忙,只能透過網路通話或視訊,這些個案就很容易轉給在台灣的諮詢師團隊。

3.1.3.專業人員培訓

  「專業人員培訓」則是包含醫生、護士、心理諮詢師、教師、社工師等,前面提及我們今年較專注在專業人員培訓,巡迴開辦針對諮詢師的課程,也進入教育與醫療系統,主推職業生涯諮詢培訓和牌卡的使用。

  台灣人在大陸做專業人員培訓,如果是政府學校單位舉辦的培訓,會直接跟老師本人聯繫,或是外包給某一家關係很好的培訓公司來統籌,由這些培訓公司再去找老師。無論哪種管道的工作,課酬跟台灣一樣是在某個範圍之內,根據老師評級不同有對應的課酬和交通補助,例如政府明文規定「著名專家、正教授」最高是6,000RMB(人民幣)/天,但具體細節要看單位怎麼跟老師談和怎麼報銷,增減幅度很大,像是課酬到底是「稅前」還是「稅後」就有很大的差異。

  如果是對外招生的公開班,也就是坊間機構自己招生的培訓課程,這類培訓通常學費都很貴、以機構為主體,一般來說除非老師本人在大陸非常出名才有辦法自己招生,不然大多數台灣老師都是透過機構在大陸授課。而這些會引進台灣老師的幾家大機構在課酬方面蠻固定的,還會希望跟老師簽獨家合約(只能在這家機構授課)。跟這些大機構合作的好處是不用擔心招生,也可以藉此累積在專業領域的知名度,開課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狀況他們都有前例可循,知道
怎麼跟台灣老師合作;缺點是沒有太大的自主權,整個把控在機構手裡,今天他有課綱、課程內容要換老師隨時是說換就換的,如果老師本身想法比較多或是希望調漲課酬,對機構來說可以選擇的老師很多,找別人來講就好了。

  坦白說近年來台灣老師在大陸授課的收益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好了,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如果老師沒有自帶流量帶動報名人數,也不是那種華人世界某個流派的代表人物,課酬談判空間不大。

3.2.個別諮詢&測評

  「個別諮詢」我們大多透過網路進行,少部分在中國大陸的諮詢師會面對面,我們會用個別諮詢方式進行的包含「心理諮詢」、「職業生涯諮詢」、「職業技能訓練」、「督導」。

  根據調查,個別心理諮詢目前在中國大陸線上線下大約3比7,線上佔總體諮詢的三成,逐年有越來越高的趨勢。我個人因為到處飛來飛去,做諮詢已經全線上不接線下。

  線上諮詢最困難的是如何捕捉個案訊息,透過小小螢幕、在網路不穩的干擾理解個案。建議大家一定要先練習,先跟人練習視訊通話、面對鏡頭的感覺,以及練習注視鏡頭而不是注視螢幕上個案的臉,這樣個案才有被專注傾聽的被注視感,諮詢師要用餘光接收畫面中的訊息,或多或少還是有很多困難跟遺漏訊息,因此需要很多回饋跟核對。

  「職業技能訓練」對民眾就業或創業其實很重要,例如履歷面試、怎麼去行銷自己、怎麼去調整肢體語言增加自信、用心智圖分析整理等,比較偏向技能類的學習,有一些諮詢師會專門做職業技能訓練這個部分。

  「測評」部分,我們的測評直接內嵌在微信平台,個案用微信點進去這個小程序,裡面有不同的測評可以做,然後諮詢師從後台看到結果,再結合諮詢跟個案討論。我們的測評不單賣,一定要搭配諮詢,個案才能真正理解測評對他來說代表什麼意義,以及可以怎麼調整、計劃職業生涯方向和訂出行動計劃。

4.諮詢工作中的兩岸差異

4.1.文化差異

  不知道各位對於中國大陸有沒有什麼想像?

  在這座島上的台灣人對於大陸的想像其實是非常受到限制的,媒體會選擇性的傳遞大陸新聞,每一家媒體又有自己的立場,只傳遞符合立場的訊息。

  中國大陸很大,我經常被問到說「如果去大陸做諮詢會不會文化適應的問題…?」在我觀察,我們跟大陸南方人的文化差距,絕對比南方人跟北方人的差距來得小,中國大陸光內部差異就非常大。

  前一段時間冬至的時候我在西安,吃到一半上了一盤水餃,說冬至要吃水餃所以每桌都送了一盤,我媽問為什麼沒有湯圓?服務員反問為什麼冬至要吃湯圓?後來另一個服務員說,他們杭州分店當天就是提供湯圓,不同地方文化差異真的很大,然後每年冬至大家開始來吵還有廣州的朋友說冬至明明就該吃雞,奇怪別人為什麼要吃湯圓吃水餃,我確定我這輩子沒有聽過冬至要吃雞…

  如果我們要去一個地方講課,一定會認真了解當地文化,課前找當地朋友討論就很重要,所有用詞跟舉例都要核對夠不夠貼近、有沒有什麼不合適的,才不會不小心冒犯忌諱。

  但如果是做那種全網的工作,像我們大多數課程是線上,在課程設計跟用詞上就要很小心文化差異,比較好的做法是盡量不去觸碰到會產生差異的議題,因為我們是面對電腦或手機講課,可能同時有幾千人在聽,從海南島到新疆烏魯木齊都有,對聽眾來說他是跟我一對一的互動,他可能一個人在房間裡拿著手機聽課,如果講到讓人感覺跟你來自不同地方,他馬上會覺得你不了解他、落差感很大,下次就不一定再聽課了。

  至於怎麼樣可以更認識對岸?我個人覺得參與一些交流是蠻有幫助的;在網路發達的現在,人甚至不一定要去大陸,透過網路、透過微信朋友圈、透過各大公眾號,我們可以很融入對岸的生活,可以關注一些大陸的知名自媒體,多看一些新聞、看一些產業趨勢,看看這個地方到底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大家在意什麼。

4.2.政策與制度三大差異:一胎化、高考、戶口

  我跟幾位會跑大陸的資深台灣老師討論,若想橫跨兩岸做諮詢,最重要先掌握的是一胎化、高考跟戶口,非常建議要做大陸的工作前要把背後的政策、歷史脈絡背景搞清楚。

4.2.1.一胎化

  一胎化造成什麼影響呢?在台灣不算常見,在大陸卻是很普遍的家庭結構。獨生子女有一些特點,也會衍伸出很多家庭或心理議題,尤其是界線感,親子之間的界線感跟台灣很不一樣,父母理所當然會覺得自己的一切都是給獨生子女的,尤其年輕人在大城市又買不起房子,子女成年之後,工作可能是父母找關係安排的、房子是父母幫忙買的,這時候父母有什麼期待跟要求,孩子能拒絕嗎?

  一胎化也造成不同性別的生涯差異,在華人重男輕女的傳統下,有些女生是從小被遺憾壓著長大,想著「為什麼我不是男生?」,父母不能事先查胎兒性別,生出來才知道是女生,但生第二個要罰錢,如果是公務體系的人,敢生第二個這輩子就不要想要升遷了;結果這兩年發現人口要出現問題了,開始推動全民生二胎.有些村直接到處掛著紅布條寫著「讓全村的女人懷上二胎是村書記不可推卸的責任」,很多中年女性個案的小孩都已經上國中高中了,現在忽然要中斷職業生涯,努力備孕、懷二胎,人生就這樣轉彎了。

4.2.2.高考與戶口

  高考的影響也很巨大,幾乎每個談職業生涯的個案都會觸及到高考。每一個省是不一樣的考卷、不一樣的分數線,一樣的分數在不同省,能上的學校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北京戶口這麼值錢。

  我有個朋友非常優秀,當年是某個省的高考全省第二名,光榮的去北京讀北大、再保送研究所,畢業後拿到很多很好的offer,聯合國的工作、APEC的工作、英國NGO的工作,結果他去國營銀行當行員,為了可以分配到北京戶口。

  台灣人很難想像為了戶口可以犧牲一切,大人沒有戶口,小孩在當地沒有辦法上戶口、沒辦法讀書,會產生諸多麻煩,若是沒拿到戶口就生小孩,可能會被迫帶著孩子離開城市回到家鄉,在這種高考和戶口政策下,他們的職業生涯考量會有很大的不同。

5.前進大陸

  那到底該如何前進大陸職涯諮詢市場呢?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到好的合作夥伴」,包含台灣夥伴和對岸合作單位。

  蠻多平台想引進台灣老師開課,許多台灣老師也躍躍欲試,但首先要評估一下對方有沒有時間和能力幫你把內容轉換成貼近大陸的,包含用詞遣字、文化制度、政治風險,還有市場預期反應,台灣老師剛到大陸做諮詢或課程,都需要有人手把手的帶。

  以我們團隊為例,新進心理師錄課程,我和夥伴全都要一個字一個字聽,把所有有問題的用詞都標記出來做兩岸詞語轉換,可能還要重新調整結構、修改內容,動不動就重複錄個兩三次,我們就要這樣一直聽,雙方工作量都很大。但想在大陸開展工作的話,都需要經過熟悉大陸和兩岸差異,仔細調整,不然就是直接到大陸駐點一段時間,才能真正融入那邊的文化跟語境,輸出的內容才能精準回應到人們的需求。

  如同前面所說,在大陸經營個人品牌和知名度才是真正長久的生存之道,從推廣的行銷轉換率來說,微信公眾號的傳播是很封閉的,轉換率差不多是千分之一到三,簡單來說你的文章有1,000個人看,可能只有三個人會變成買你的課程,還不一定會來諮詢,如果能提高內容質量、粉絲黏著力,轉換率可能會變得比較高,但依然很低。

  我一般建議想到大陸發展的台灣老師,可以先暫緩經營公眾號或微博這些獨立自媒體的想法,現在經營公眾號一年沒花個100萬人民幣很難做出頭,可以考慮先在一些已經發展成熟的平台上做一些自製廣播節目、寫文章回答問題,都是成本低又累積個人經驗的方法。然後有很多平台為了推廣會開很多免費課程吸引粉絲,平台不想付課酬,但給老師打知名度,這也是提升知名度不錯的方式,讓更多人看到你,未來機會就多、課酬談判空間也大。

6.中國大陸是藍海?

  寫在最後,台灣諮詢行業的飽和與停滯現象顯而易見,但中國大陸真的是藍海嗎?是台灣困境的解答嗎?我一直抱持疑惑。

  大陸市場很大、機會很多,同時競爭的人也很多,這些年我們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在對岸活下來,一路走到現在能成為兩岸相關論壇的台灣創業代表,在職業生涯和心理領域佔有小小的一席之地,我依然不會太積極鼓勵台灣專家們往大陸發展。

  我跟團隊夥伴長期處於睡不飽的狀態,壓力之大難以言喻,合作單位都期待你能秒回微信、快速生出文章課綱,除夕夜聖誕節半夜兩點凌晨五點都會收到訊息跟電話,隨時有一堆人虎視眈眈等著取代你。

  在台灣受過專業訓練的助人工作者,放到中國大陸專業能力一定沒問題,我常覺得自己最大的幸運就是能在這麼成熟又溫暖的環境接受多年的專業訓練,但重來一次的話到底要不要前進對岸?我沒有答案。我想或許老師們可以評估一下自己的優勢劣勢、重視的價值,以及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再決定要不要往中國大陸發展。

  因為只要開始,就很難停下來了。

作者 / 盧美妏(Mei Lu)
MeiLu@careerACDC.com

往來兩岸的心理諮詢師&職涯發展師;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諮商心理學碩士班在讀,現為ACDC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職涯諮詢總監,個別諮詢服務超過4,000人次,一年授課近100場,線上課程單場超過50,000學員;甫獲選為2017年度最有影響力的50位心理諮詢師。

近年擔任中國大陸各大心理學平台課程合夥人、專業講師,同時擔任多家媒體科普節目主講人、全球百大企業培訓講師,課程覆蓋逾300萬不重複人次;中國心理學會最年輕的講師,並獲選為2015年最受歡迎講師;大量嘗試各種互聯網平台、直播…等線上授課及互動方式,探索心理服務的多元可能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