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好書推薦 / 【好書推薦】轉大人的辛苦:陪伴孩子走 過成長的試煉

【好書推薦】轉大人的辛苦:陪伴孩子走 過成長的試煉

0

鐘穎 / 高雄中學輔導主任


作者:河合隼雄
譯者: 林詠純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6/07/26


這不僅是寫給大人,教導我們如何陪伴青春期孩子的書,更是寫給每位大人的成長之書。

河合隼雄先生在先前已介紹過的《孩子與惡》、及本書裡針對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特別是對於惡的心理學與長大成人所面臨的對立與艱難做了深入討論。難得的是,他總是不去批判任何人,包括父母、師長或是孩子,而是做為問題的描述者,不斷地請求讀者和要求自己去真誠面對問題的存在具有什麼意義?從這一點出發,他提醒我們,當問題發生,例如孩子不願再上學,離家出走、偷竊、罷凌同儕、賣淫、或對父母親施暴時,如果我們慣性地去尋找原因,就很容易變成陷入怪罪別人的陷阱,但如果我們尋找的是意義,反而能建立起各種橫向的連結,並把精力放在未來的問題解決。

相信許多父母都曾被青春期孩子的問題給難倒過,歷經轉大人階段的少年少女會以各種方式提出難解的問題,有時是用言語來提問,例如質問父親的工作對人生有何意義?有時則是百思不解的行為,例如乖乖牌小孩突然學起了抽菸這樣的狀況。這些問題有時會大到我們無法直視的地步。但在問題發生時,最好的方式不是去責怪孩子、老師、或社會風氣,而是要勇敢面對提出的問題,才可能讓整個家庭變得更好。孩子的問題雖然尖銳,但往往指出了大人在日常生活裡的不一致。但早已被現實生活給馴化的我們,縱使明白自己面對生命的方式有可議之處卻見怪不怪。孩子的問題給了我們省思生命的機會,我建議所有父母不妨將之視為難得的禮物,用更虔敬和寬宏的心來真誠面對,共同將危機化為轉機。

河合隼雄更提到了身為輔助者的任務。身為輔導人員的我相當清楚輔助者的辛苦,相信每位父母都很明白,陪伴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孩子內部生與死的對立往往在青春期被激化,一個不小心,就很容易衍生出難以挽回的事件。從自輕自賤的賣淫,自我傷害、吸毒、沈迷網路、乃至挑釁師長父母、破壞公物、鬥毆與傷人,這些事情聽來常見,但沒有一個人可以保證能給出什麼具體而肯定有效的建議。輔導人員跟父母親都應該時時進修,時時檢視自己的內心,才有可能妥善地處理眼前面臨失控的孩子。在這點意義上,孩子確實是上天給我們的寶貝,因為他用自己無畏而堅強的靈魂提醒大人們,是否遺忘了真正重要的事物。

面對上述問題時,任何方法都可能有效,哪怕有時拙劣而原始的喝叱與禁止也會有極佳的效果,如同作者在書中對待賣淫少女所做的那樣,河合隼雄堅決地說,「妳做的事情是錯的,必須停止。這不是哪裡有錯的問題,這件事情有錯,不需要理由,所以不能做。」他將之稱為「對決」。這種對決的態度絕不輕鬆,常常讓我們陷入苦惱。方法成功與否的重點在於那是否是父母全心意的表現。有時我們必須做一個打不倒的權威,讓孩子能夠安全地在之中展現他的破壞性。真正的對決會讓他們知道,我們是真誠地關心著他們。

青春期之所以難,有部分原因跟性的成熟有關。第二性徵的出現讓我們明白了男與女的分別,同時迫使我們去思考與體驗生與死、善與惡、身與心等這類二元對立的問題。巨大的張力在孩子內心開展,從童年期跨越到成人,在心理上的的確確是一個死後重生的歷程。也正因為如此,而有了成年禮的存在。

成年禮是原始民族用來幫助青少年度過兒童階段進入成人的儀式,在古代社會中也相當盛行。古代稱的及笄之齡,就是在15歲時為青少女所舉行的妝髮上的儀式,透過加笄束髮來提醒小女孩,她已經長大了。府城台南傳統的「做十六歲」也有同樣的效果。然而,這樣的儀式只適用在那個相對傳統而封閉的社會,因為那時的成年人掌握了進入社會的知識,並深信這樣的傳遞具有深厚意義,權威的背後往往有著宗教信仰的支持。但現代社會複雜多了,沒有哪個爸媽敢說自己的知識與觀念勝過眼前的孩子。孩子們透過老師的教導、同儕的傳播、以及網路媒體的資訊,很容易就可在知識上凌駕父母。父母失去了掌握社會樣貌及動態的權威,又失去了宗教信仰所支持的神聖理由,成年禮即便還存在現代社會,也失去了那個能陪伴孩子順利進入成年期的背景。

現代的孩子必須自己去尋找自己的成年禮。在這多元的社會,要能順利地找到屬於自己跨入成年的儀式非常困難,相信許多爸媽也深有體會。適合別人孩子的方式,不見得適合你的,適合姐姐的,又不見得適合弟弟。有些人透過留學而長大,有些人因為求職的碰壁而長大,有些人因為被朋友排擠而長大,有些人因為失戀而長大,更有些人則因為目睹親人悲傷的眼淚而長大。長大之路太難太艱辛,父母有必要陪著孩子一同面對。女性因為有著初潮的生理因素,可以強烈地從內在感受到自己的轉化,但男性卻沒有這種過程,因此必須藉助外在或非感官的方式去體驗。因而走錯路的青少年遠比青少女還多。失去了成年禮的青少年,在潛意識中會不斷地尋求自己的成年禮而四處奔走,然而缺乏了大人輔助的他們,卻往往在各個事件中流落,因而河合隼雄說,「新聞炒得沸沸揚揚的流血事件,多半可以理解為以失敗告終的成年禮儀式。」

成為大人也表示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觀,然而這個世界觀並不是靜態的,能根據個人的認知,成熟並一再地重塑這個世間觀的過程的人,比擁有一個固定不變世界觀的人更有資格被稱為大人。大人已不再是個靜止的概念。活到老,學到老。這話指的並不只有知識與技術,還包括面對世界的態度。許多成年人自己以為已經長大,用著過時的價值觀趾高氣昂地指導著所謂的後進與年輕人。他們或許在年紀上增加了,心理上卻仍然是個小孩,任性地要求這個世界的其他人必須無條件地配合他們,不然就是草莓族、好吃懶做、缺乏狼性、政府失能或教育失敗。對這樣做簡單歸因的任性大人來說,當然很難明白青春期孩子的辛苦,也無法領略這份來自孩子的禮物。

雖然我們常說是大人陪伴孩子成長,但是將這話反過來講也是對的,亦即孩子也陪伴我們成長。企盼這本書能夠引發更多父母的興趣,讓我們與孩子能彼此陪伴著對方長大。

本文章刊登於第31期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