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助人者的專業生涯 / 【助人者的專業生涯】向生命學習的一份契機

【助人者的專業生涯】向生命學習的一份契機

0

王嫊淩 / 中崙諮商心理師 / 台灣大學智齡聯盟教育輔導研究專員


內心的衝擊

在安養中心有個空間,那兒是一整片的落地窗,對面是一座綠油油的小叢林,那是我跟老人家們,一同透過落地窗觀景興歎、思考活著的意義的一個幽靜地方。住在安養中心的方奶奶總喜歡坐在窗口旁邊,某回,她望著窗外的景物,看到了一隻羽毛潔白的鳥兒,轉頭告訴我:「你看那隻小鳥站在枝頭上多美。」接著,嘆氣的說:「過一天,兩個半天。」意思就是她現在過一天,就像過兩個半天,時間很慢很慢。九十三歲的她,覺得每天過著相同的生活,真的有點厭倦,看電視有時候還沒能看清楚,電視的畫面已經跳過了;看報紙只看大字,眼睛已經看不太清楚了;耳朵也不靈光了,我感受到她對身體退化的失落,對活著的厭倦。我跟著方奶奶的腳步,一點一點的一起探尋著活著是為了什麼?談著最疼愛的妹妹離世的失落感,談著自己有一天也會離開人世。做為一個受過訓練的助人者,似乎要在這時候發揮些什麼功能?而我卻感覺到自己使不上力。

討好的姿態

還記得剛到安養中心接案時,與長者對話的過程中,他們最常對我說:「妳還年輕,還嫩著呢!人生經驗不足。」每次聽到這句話,我就容易感覺到自己不夠好,總是陷入討好長者的姿態。在長者眼底,我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女孩。但也因此在多少次的被誤解,多次的面對老人家的防衛,多少的面對自己挫折的眼淚,我漸漸的開始學著相信自己不需要討好,也依然能夠與長者建立關係。嘗試以好奇的態度,理解老人家、聆聽老人家,共同經驗老人家的成長背景,每一次的過程我像是走入了時光隧道,跟著他們的內心進入了一趟生命的洗禮。

在不斷的接觸與互動中,我漸漸明白他們不僅僅是年華老去的人而已,他們是一群在國共內戰,在日本侵華的動盪不安的大時代底下,存活下來的生命個體。聆聽著他們感嘆自己對身體各器官老化的沮喪,對自己總是忘東忘西而感到自責,社會角色的失落,家庭權力的滑落,親朋好友的凋零,種種疾病的挑戰、喟嘆著生命一點一點的在流逝;當鄉愁又犯時刻,家鄉食物是他們最切割不斷的臍帶,有著媽媽的味道,有幼年的純真,並感觸那再也回不去屬於純樸時代的日子,跌宕在老而無用的低自我價值與失落的議題中。

自覺與涵容

還記得我才剛從社工那兒接獲安養中心B長者安詳過世的消息,當週,A長者在寂靜無人的午後,推著助行器,獨自過來找我,說想跟我聊一聊。她緩緩地坐下來,說起了自己其實已經知道B長者過世的事情,哀傷的說:「那天晚上B還打電話叫我到房間找她聊聊天,沒想到,第二天她卻不聲不響地走了。」A長者說著說著止不住眼眶裡悲傷的眼淚,捂著臉沉痛的哭了。她哭著說:「B長者走了,能夠在安養中心說句真心話的人又少了一個。」感受到和她情同姊妹的B長者突然過世,對她來說無疑是個衝擊,我輕輕地摸了摸她的背部,安靜地陪著她一起感傷,一起
同在。

體認到如果心裡害怕自己或他人的眼淚、抗拒面對我們內在的悲傷失落等情緒,我想我無法深刻體會「涵容」的意涵。傾聽他人的悲傷失落,需要勇氣,當我越有勇氣來承載長者的傷痛,長者就越能相信有個人正在和他們一起面對自己的傷痛,也就越能勇敢的疼惜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當悲傷的感覺襲上心頭,人的靈魂在動。人活著的時候其實一直有股靈,它在矛盾中出現,是我們生命的力量。」(余德慧,1998)而老人家們豐富的生命經驗,精彩無比、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若能一點一滴的涵容,一點一滴地帶著他們一同去經驗那寶貴生命的厚重。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智慧都會增加,共同在他們生命中不斷尋求獨特的意義,能在人生最後的空白處,接受過去無法改變的一切,從新的角度去詮釋自己的生命經驗,依然能從中繼續獲得成長的力量。

向生命學習

當別人的眼裡總是充斥著對我從事老人諮商的疑惑時:「你這麼年輕能從事老人諮商嗎?老人諮商應該是要有一定年紀和生命歷練才有辦法做吧!」「老人諮商沒人在做,你投入實習,未來會有出入嗎?」然而,這些聲音,卻足以讓我省思為何我想投入老人諮商工作?

我投入老人諮商的時間並不長、資歷也不深,一直以來對自我生命所為何來的疑惑,卻給了我一個跟自己對話的空間和契機。我對《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又有了新體悟,我想我也漸漸的對奶奶和外公來不及說再見的遺憾,對他們倆的敬愛,逐漸轉化成我從事老人實務工作一份延續的情感。但我又害怕這份延續的情感,變成一種自己個人情懷的延續,而造成我繼續從事諮商工作的一種阻礙,甚至因為我個人對奶奶與外公的思念,而影響了對個案諮商工作的品質。

如同吳麗娟(2001)所言:「諮商師要允許自己去體驗、接觸自己真實的感覺與衝突,去正視、處理自己的生命主題,去探討自己的選擇、決定,了解自己所忽略的內在潛能,如此諮商師較不會將自己的需求、焦慮投射在案主身上。」這一段話,不禁讓我反思:我們關心的是眼前的個案,還是只在乎自己多有效能?我期盼自己能將這份「敬愛的延續」轉化作我內在的一份力量與精神,轉私為公,由小而大,化作一份無私。

花開花落,春去秋來,歲月的考驗把人們的內心一層一層的覆蓋。有一天,你我都會變老,生命走到現在,名利、權力、錢財、健康、關係等等,對你而言生命真正重要的是生命什麼?闔上眼的那一刻,你會後悔嗎?你會遺憾嗎?這一刻,我只想真心地和自己在一起……

參考文獻

吳麗娟(2001)。個人諮商理論的建構與有效運用。測驗與輔導,第167期,8月,第3504-3510頁。

余德慧(1998)。觀山觀雲觀生死。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章刊登於第28期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