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年會紀實 / 【2017年會紀實】[會前工作坊]享變工作坊—記錄與心得

【2017年會紀實】[會前工作坊]享變工作坊—記錄與心得

0

李佳郁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主講人:劉淑慧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兼華人生涯研究中心主任

這一年兼職實習及未來的全職實習機構,所接觸的當事人大多來談生涯相關的議題,有感於生涯議題的廣而深,再加上對劉淑慧老師所研究的主題-將易經與生涯作結合-感到十分有興趣,因此早早就表達想要參與的意願,獲得這次參與課程的機會。享「變」,享受變化,淑慧老師以「安穩活著、享受變化」作為開場,透過古今詩人的作品中蘊含的「變」來分享我們生活中的變化:無論是時間序、場景、人物、目標,一切的事物都有可能隨著時間改變,目標亦然。老師問大家:「二十五歲的你,是否追求著十五歲的目標?」我也不禁反問自己,此時此刻的我,目標是否與剛進入研究所一般?我的為何而活以及如何而活,是否在我不注意的時候有所改變,但我並未仔細停駐思考?生涯是一段追尋的過程,如果無法確認自己身處何處及要往哪走,或許容易帶著焦慮原地打轉,頻頻碰壁。

在思考時,淑慧老師也向我們分享自己的「學術生涯歸鄉之旅」,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轉變,都是在生命中碰到不足與挑戰後,調整自己在裡頭的位置與研究方向,以深厚自己的專業知能。以旁觀者的角度在聆聽老師的故事時,會發現每一次的碰撞最終都成為轉機,老師所擁有的彈性、樂觀,以及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些什麼」的篤定,將那些當下遇到、不容易的克服的挑戰,一一轉化為促發改變的起始,那也是所謂的「掌控」與「悅納」。我覺得老師的分享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提醒:生涯是不斷在變動的,有時會往我們不想要的方向改變,但是如何「享變」呢?如何接納這樣的改變,並抓住可以掌控的部分,將改變與自己期待的藍圖更貼近一點,這對很多人來說會是一個挑戰,但是是更積極而安適的。

接著,淑慧老師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這也是我在工作坊裡收獲最大的部分,這些活動的目的是讓參與者知道自己生活中所重視之處,並反思「他何以對你重要?」。第一部分是透過曼陀羅靜心,用它分享自己的故事、聆聽者寫出故事中的核心價值;第二部分是邀請夥伴說出自己「突破困境的優勢」;第三部分為寫出「是什麼讓我現在可以擁有不錯的生活?」,並用這些素材去看見「如果失去重要的一點,我可以說出什麼樣的好故事?」來讓我們練習看見變動中的悅納。從這個活動裡面,我發現那對我很重要的因子,卻能夠讓我同時產生兩種不同的視角:我可以慶幸它消失了,讓我能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我也可以煩惱它消失了,可是我卻仍有很多的資源幫助我再度找回它。這樣的提醒對我來說真的很珍貴,讓我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件,而這樣循序漸進、促進反思與體悟的活動,也讓我興起想要運用於大學生團體諮商的念頭。我也從不同夥伴的分享中聽見他們平靜話語背後的沈重,對大部份的參與者而言,「關係的失落」是最被重視的一點,也容易引起在場與會者的共鳴。最後,淑慧老師以易經卦象的解釋,與「享變」作聯結,帶領我們看見老祖宗的智慧如何運用、作為看待變動的角度,這些內容對第一次認真接觸易經的我來說是新奇的,有機會很想要好好把易經及釋義好好看過一遍,或許對我在與人晤談時,能夠協助我具備更多多元角度與彈性來看待當事人的狀態吧!

本文章刊登於第27期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