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年會紀實 / 【2016研討會紀實】2016台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第三屆年會報導(2)

【2016研討會紀實】2016台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第三屆年會報導(2)

0

★跨界對話A場:在變動環境中職涯轉換之契機與因應策略

酒小萍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生

當初在報名參加年會的時候,看到這個主題與分享者的堅強陣容,不由得對這場跨界分享充滿期待。面對當前多變的環境,如何從被動面對職涯轉換,到可以掌握契機主動因應,相信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主持人德聰老師,本著一向明快與幽默的方式,為這場跨界對話揭開序幕,延續剛才專題演講中談到高齡族群的生涯,先分享自己隨著年齡不同,生活方式的調整,也提到夫妻兩人因應壓力的紓解方式,帶領大家從輕鬆幽默的氣氛中,進入主題。

從三位跨界專家的分享中,都從宏觀的角度,如人口結構與產業趨勢的改變,進而掌握變動的契機。如台灣近幾年人口結構的變化,如高齡化、少子化、新住民,乃至青壯年結構性失業等現象,全球工作機會也有縮減的趨勢,這些都是近幾年來工作市場上比較大的變化。

對於個人的因應策略,首先是心態上要有隨時面對工作消失的準備。再者,則是視野的調整,除了有形的資產外,同時也要關心自己無形資產的累積與長期投資,也就是專業能力的培養。因應企業全球化的佈局,兩岸的交流,就業的眼光不限於台灣、也不限於受雇者;而所謂的專業能力,除了競爭力外,更包含的移動性,能夠跨越國界,在不同的勞動市場工作的能力。

想起以前上行銷課程時,主講者談到產品生命週期的發展,談到人也如同產品一般有發展週期,當時詢問在場的學員,幾歲是適合退休的年齡?當下學員紛紛回應大致落在55∼65歲之間,大致不脫法規與慣例的年紀。講者聽完後回應,如果還可以有貢獻,為何需要設限?這也是聽完這次對話後的感想,面對多變的環境,不給自己設限,勇於面對挑戰,才能看到更多的契機。


★跨界對話B場:校園生涯教育的變動與挑戰

鄭聿伶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大學生

參與完今年的臺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年會後,突然發現自己在求學階段,正是最需要生涯教育的對象。雖然以前學校也做了很完善地規劃,但總覺得對自己的幫助並不大,這個困惑使現在的正在修習輔導科教育學程的我,希望能對「生涯輔導」有更多了解,未來若能從事教職,才能夠妥善使用目前已經規畫出的生涯教育方向,讓學生對於生涯能夠有更多自己掌握的空間。在這次年會中,透過三位來賓分享的這場跨界對話「校園生涯教育的變動與挑戰」,使我對現在台灣生涯教育做出的規劃與付出有了更多的認識,不但聽到不同層級對於生涯教育的想法,也對生涯教育有更完整地了解。

很特別地是,這場對話中可以聽到關於最高層的總體規劃,到走進學校後如何配合行政來做出生涯教育,最後是結合目前社會的走向,配合網際網路使「親師生」都能夠對生涯規劃有詳盡了解。一開始,郭祥益老師分享了目前教育部生涯規劃學科中心對生涯發展的規劃,不但可以了解到關於中央對校園之生涯教育的大願景為何,也讓我對所謂「生涯輔導」有了一個大架構的概念。而後是中和高中的玉芳主任談到了她在推動生涯教育的過程,如何由輔導老師走到教務主任,依然不忘記輔導的核心,也透過行政層面來做更完善推動。最後,華興中學的區雅倫主任,談到從以前需要做紙本的測驗工具,再由輔導老師一個個去解測說明,到現在只需要電子化的線上解測、生涯紀錄,雖然可以讓學生與家長輕易地上手,但輔導老師如何作角色轉換,而非被電子化所取代,則是一個新的挑戰。區主任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去思考如何與雲端這部分做更緊密的結合,使學生、教師、家長三方,能更適切地一起討論對於學生最好的生涯規劃之路。我覺得這場演講,雖然過程很緊湊,提到的內容與想法都很多元,但是每一個都是值得再去重新思考的議題,也使「生涯輔導」一詞在我心中鮮明起來,日後再次碰到這塊時,也讓我得以有更多元的思考觀點。

本文章刊登於 電子報專刊:亞太生涯發展學會研討會暨本學會2016年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