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好書推薦 / 【好書推薦】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祕密

【好書推薦】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祕密

0

鐘穎 / 高雄中學輔導主任


新書小檔案
作者: 愛麗絲‧米勒 Alice Miller
譯者:林硯芬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5/07/13


這是兒童心理學大師Alice Miller第三本在台翻譯的著作。從一位古典精神分析師出發,她在挖掘個人生命真相的過程中發現,佛洛伊德的理論無法修通她的個人議題,主要是身體因為幼時受虐所發出來的各種訊號與反應在佛洛依德的理論裡不僅沒有去處,還受到壓抑。

佛洛伊德在接案的早期就曾發現亂倫與性侵的案例數非常普遍,但他最終將它歸因於當事人的幻想,而非真實的陳述。接踵其後的分析師在面對遭受各種形式虐待的當事人,不論是情緒勒索、照顧忽略、毆打、持續的言語恐嚇,特別是幼年的性侵被害人時,也都傾向站在父母親那方,而漠視了小孩的感受。當事人在缺乏「知情見證者」的陪伴下,終生遭遇身心症狀的折磨。「道德阻礙了他們去認清現實」,每個子女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地尋求父母的認同與愛,但受虐的孩子即使長大成人,也難以接受這個無法成真的期待。這樣的父母榨取了子女的愛與幸福,讓他們依附在自己的影響力下。宗教與道德氛圍都不允許人們去看清此點,就連許多治療師也都活在這個價值觀裡,總是強調用原諒和寬恕可使自己得到解放。事實是:這樣的觀念造成了我們更多的內在混亂,憤怒轉為自責,受虐的痛苦與自責的痛苦,兩者共同毀滅了許多人的生命。

在本書的第一部分,Alice Miller再度用心理史學的觀點來剖析著名人物,包括杜斯妥也夫斯基、契訶夫、卡夫卡、尼采、韓波、三島由紀夫、普魯斯特、喬伊斯,還有最使人悲傷的吳爾芙。這些名人有個共通點:他們都受到自己母親或其他家人身心上的壓榨、剝奪、虐待或侵犯。他們卓越的藝術才華掩蓋了自身的悲劇,文章憎命達,從他們的創作裡都可以發現他們破碎的人格是怎麼樣受苦於逃脫不了的牢籠,並被迫去尋訪一個永遠得不到的愛的餵養。各種病痛找上了他們,並折磨他們的生命。那是身體的呼喊,源於內外在的不一致。

作者指責佛洛伊德屈服於社會的道德,背叛了自己的洞察力。她認為只有「承認真相」才能保護我們不受重複性驅力的迫害,那些父母親加諸於我們身上的,我們會在無意識中又對自己的下一代從頭來過。她指出,大多治療師的錯誤在於認為態度的改變可以改善與父母的關係,因為她的經驗告訴她事實往往相反。因為父母親常會因為子女的成熟而引發嫉妒與戒斷症狀,並要求子女重新回到過去受他們宰制的狀態。易言之,系統的力量太過強大,不是個體可以輕易改善的。身體不會說謊,他會記住並反映我們內在的真實狀態,特別是那些被我們隔離住的負面情緒,尤其是恐懼。當事人需要的不是被告知童年的回憶是亂倫幻想、或是寬恕與和解,而是一個認真傾聽,並願意認真對待自己真正感受的治療師,許多治療師是為了安撫自己而提出寬恕的建議,並不是為了當事人著想。特別是寬恕並不能如預期地化解仇恨,而是掩蓋了仇恨,甚至在潛意識中強化了仇恨。

我個人的臨床經驗也支持這種說法。寬恕與正向思考不僅沒有解決嚴重憂鬱者的問題,反而加深了他們的內疚。他們感覺未被真正的了解,只是被強加了新的要求:「好了,你的故事我聽很多了。所以呢?你不能改變任何人,你只能原諒他們(或世界)。」故事的背後永遠有說不出口的或被遺忘的真相,否認跟壓抑的防衛機轉何等強大,縱使偶然有裂口出現,當事人也很容易反駁自己曾經有過的感覺和說過的話。諮商師常會在細緻的轉折處敏感到表象下的經驗世界,那裡藏著一個急需被體貼的內在孩童,希望被認真看待。但世界很容易在這份認真之前,就給予廉價的道德建議。很遺憾的是,如果一開始父母的愛就不存在的話,我們無法強迫這份愛現身。當事人要學習的不是如何去愛父母,而是接受這個對象不會愛我們,進而拋棄 (道德要求的)感激與不由自主的內疚。只有放下這些,而不是遵從道德規範,愛才會自然地出現。我相信Alice Miller的觀點即便到現在仍然會使許多人感到不安。

身體不會忘記匱乏的感覺,這是為什麼我們永遠要正視症狀的原因。這個永遠不會停止的飢餓感將啃食我們的心靈,除非我們停止忽略,認真傾聽它的訊息。讀者將會從這本書裡學到,仇恨與冷漠是如何一代傳過一代,而受虐的孩童又是如何束縛了自己,使得身體出現各種病症:憂鬱、自殺、厭食、氣喘、過敏、物質濫用、或瘋狂,最終他們無法運用成人的力量去面對自己的過去與父母,只能懷抱痛苦獨活或將這個仇恨和飢渴投射給下一代。我心裡充滿對這類孩子的同情,因為我知道他們如何痛苦地成長,又如何痛苦地將僅有的能量餵哺給自己失職的父母。他們一次次地期待愛的回應,卻只能一次次地飽嚐失望。

我們要有健康的成人,才會有健康的孩子和社會。但沒有人是毫無傷痛的,所以我們的政府必須提供每位父母更多的幫助,讓他們在養育子女時能夠了解哪些願望與舉措是源於自己的匱乏,哪些又是源於個人觀念和技巧的不成熟。受傷的成人必須了解面對真相需要很大的勇氣,但唯有如此我們才可能療癒自我。傷痛從來不會自己消失,你需要陪伴,為自己哀悼。然後從有害的親子依附中釋放,尋得回應自己的能力。在這條路上,Alice Miller 向我們保證,身體是我們最好的嚮導,只要我們願意真誠回應來自它的訊息,就有機會覓得完整的自我。祝福受過傷的你,祝福受過傷的每個人!

本文章刊登於第21期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