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好書推薦 / 【好書推薦】救救正常人:失控的精神醫學

【好書推薦】救救正常人:失控的精神醫學

0

鐘穎 / 高雄中學輔導主任


在精神疾病的診斷中素有聖經地位的DSM(精神疾病診斷準則)在眾人企盼下更新為第五版。這本被稱為DSM-5的小冊子立馬成為心理治療圈的時尚產品,編制該手冊的美國精神醫學會也因此大賺一筆。

然而令人憂心的是,過往DSM-IV(沒有錯,第四版確實是用羅馬數字IV來表義四,第五版則又莫名其妙地改成了阿拉伯數字5)裡許多的疾病已在藥廠的廣告下,成功地為大眾及醫師洗腦,造成許多濫診的情況。藥廠大發利市,因為他透過DSM的模糊字眼成功地將精神藥物打入正常民眾的市場,讓原本就不完美的人感覺自己一定生病了。然而這個浮濫的情況並未因DSM-5的出版而改善,反而有加劇的現象。本書即是由DSM-IV編修小組的主持人Allen Frances博士這些年來美國社會對DSM的濫用所寫就的嚴厲批判。

人類歷經千百年來的磨難與挑戰,其心理在本質上應該是穩定的,然而因為精神疾病的定義寬鬆,卻反讓精神疾病大流行起來。如果回顧精神疾病在美國的歷史更可以發現,隨著風尚的改變,不同的精神疾病的確診率也會有明顯的變化。而其主因就在於大藥廠煽動了這些疾病,這不僅讓應該得到治療的人失去更好的機會,也讓不應該治療的人承受污名化及藥物的嚴重副作用。從過去的狂舞症(1300-1700)、神經衰弱症(1800-1900)、歇斯底里/轉化症(1800-1900)、多重人格疾患(1900-1990)等,到DSM-IV出版後出現的三波假流行病:注意力缺失、自閉症與成人雙極性疾患。這些疾病顯然帶有時代的特徵,早期從患者的刻意配合以獲取醫師的關注,到近來大藥廠的強力行銷,這些假的流行病之所以能成為潮流,往往是透過社會風氣的炒作。Allen Frances在書中形容了藥廠如何透過各種手段滲透醫界,以及美國精神醫學會在這場戰爭中的失能。美國之所以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藥物使用國與此脫不了干係。

特別是這些診斷背後往往有極大的利益,一方面誘使藥廠洗腦式的行銷,一方面也使消費者藉此獲取教育或財務上的利益。這些福利加強了民眾就診的動機,確診人數的增加也會壯大這些病患權益團體的隊伍。亞斯伯格症的濫用使它從無人知曉的疾病變成主流,此情況不論在美國、臺灣都是如此。考試時間的延長、特殊考場的設置、教師的額外課輔,凡此種種,都使部分家長刻意扭曲孩子的身心狀況,以獲取晉身好高中及好大學的額外機會。有經驗的教師心知肚明,但教育診斷扣緊精神診斷的結果,豢養出一批以此為樂的精神科醫師。他們隨意開出診斷書換取病患的信任以及公部門、私團體邀約演講、開設個案工作坊的機會,並趁此打出知名度。然而本應把關的美國精神醫學會卻未嚴格控管成員的自私行為,同樣的情況,臺灣何嘗不是如此?

作者指出,藥廠用以行銷的經費是研發的兩倍以上,而事實上,1980年代,DSM第三版出版之後,對精神疾病的診斷並沒有什麼進展,而從1990年代開始,精神疾病的治療也沒有什麼突破,因此根本不需要典範轉移。頻繁地更動診斷標準根本上缺乏實證研究來支持。DSM的信效度一直有許多問題,需要有經驗的專科醫師長時間的傾聽並蒐集夠多證據才能做出高品質的診斷。新疾病的出現更是需要科學證據,在evidence-based(循證應用)已經是心理學界共識的情況下,DSM-5竟又在缺乏實證的基礎下新創出許多新的疾病,因此引來許多批判的聲浪。

DSM-5創造出的新疾病有下列幾項(中文譯名有不同處依臺灣精神醫學會之翻譯修改)可能將在日後造成流行:一、侵擾性情緒失調症(DMDD),此症幾乎可使所有孩童都變成病患,只要他發脾氣,不論什麼原因(即使只是他感到不安、迷惑卻難以表達)都可以將他視為罹患DMDD。二、輕型認知障礙症(MND)此病原是要提早發現失智症的病患,但由於缺乏有效藥物可治療,即使早期發現也沒有意義,反將正常的老人健忘視為疾病。三、BED(嗜食症),它的診斷標準太過寬鬆,連續三個月、每週暴飲暴食一次就算符合。四、哀悼變成了憂鬱,這原先是DSM-IV的例外,現在卻將正常的哀悼現象納入憂鬱症範疇。五、行為成癮概念的出現讓熱情成為疾病,即使目前僅有賭博及網路成癮兩項,卻令人憂心很快將發展出其他種類的成癮。

精神疾病確實存在著,而這些病患也確實需要藥物的輔助來進行治療。但伴隨著DSM的成功,「正常」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正常已經成為一種「不正常」。它所帶來的資源錯置將會使我們更加難以面對個人的喜怒哀樂,甚至把本應屬於外在環境的責任歸咎給個人。它讓大眾信以為有病的不是家庭、社會、教育或媒體,而是我們自己。這點尤其不利於兒童,因為在面對情緒時,他們還不熟悉語言文字和其他替代方法的使用,成人的輕忽反讓他們以為自己是不正常的,標籤化、藥物的開立及其副作用將影響他們一輩子的自我認同。

把表現情緒的權力還給人類,因為情感的起伏高低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人非草木,豈能無情?」哀慟、憤怒、沮喪和熱情並不是一種詛咒,而是我們身為人最基本的樣貌和特質。若我們不能多加警惕,企圖讓人不得哭笑又哭笑不得的DSM-5,必將一步步侵蝕上天賦予人類的尊貴。

本文章刊登於第18期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