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生涯鐘聲 / 【生涯鐘聲】無法停止的執著—強迫症(下)

【生涯鐘聲】無法停止的執著—強迫症(下)

0

宋珮綺 / 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歷高中輔導教師
(續17期電子報-無法停止的執著-強迫症上篇)


八、治療方式

在醫學與心理報告中已經證明強迫症是可以治癒的,通常醫師會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藥物治療,一是心理治療。

1.藥物治療

許多臨床研究證實所有對強迫症有效的的藥物都對大腦複合胺(serotouin)神經傳遞系統有很強的作用,強迫症與單一神經傳遞系統特別有關。另外具有影響血清性效果的藥物可以減少強迫症的症狀。這些藥物包括某些抗鬱劑,例如Anafranil(三環抗鬱劑), Prozac(百憂解), Luvox, Zoloft等,亦可併用其他藥物增加治療效果;另外抗憂鬱劑特別是三環類的氯丙咪(clomipramine)對治療強迫症療效良好,可考慮列為抗強迫症藥。

2.心理治療

在心理治療方面,曾運用過的有精神分析治療、現實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短期心理諮商模式治療,而其中以認知行為治療法最具療效。行為治療法中又以實境暴露(exposure in-vivo)與防止最為有效,所謂實境暴露是指讓患者暴露在會讓個案產生極大焦慮與衝動的情境中,例如:病患害怕被泥巴污染,那就請病患去玩泥巴,事後幾個小時都不準洗手,一開始,病患可能會產生極大的焦慮與衝動,覺得手很髒,想要趕快找地方洗手,但是,經過反覆和有系統的暴露在焦慮之下,病患會開始產生自我控制意識,不去洗手其實不會有不良的後果產生,漸漸會覺得不一定非做這些強迫性動作不可。

另外一種是思想暫停式或思想轉移法。就是一旦思想不能自控,就以其他事情來代替及阻止思想,如刻意思考或做些其他不煩惱的事來轉移集中力,中斷強迫思考。

從學習理論觀點來看,強迫意念是激發焦慮刺激和該意念間建立了條件聯繫的結果,因為病人學會藉著強迫性行為來減低強迫性思想所帶來的焦慮,這種解脫感更加強了強迫性行為。如此強迫性行為緊隨在強迫性思考之後,不斷重覆出現,成為一種(學習來的)習慣。

3.其他治療

(1)外科治療:

有資料顯示有人曾以外科手術破壞頑固強迫症患者腦部的某些部位,如扣帶回、框葉、額葉內下側等,獲得一定的療效(何志培,民 89)。在甲型腦炎流行的年代裡,強迫症狀的發生率較高,顯示其發生可能有器質性因素。動物實驗發現,扣帶回的電刺激可以促發刻板行為;回切斷數治療頑固性強迫症也取得一定療效;顯示扣帶回活動過度和強迫症的發生有關;但是並沒有在強迫症患者身上找到扣帶回的結構或功能改變的直接證據了,畢竟手術是破壞性的,考慮用此治療方式需要再三考慮。

(2)生理回饋治療:(輔助治療)

生理回饋治療是利用電子儀器設備直接測量患者的某些身體功能,如皮膚溫度、心跳、血壓、肌肉電位、腦波等,而用數目字顯現並回饋給病人知道,透過病人自我學習,學會如何去控制身體的這些功能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生理回饋治療法也可以配合減敏感法或洪水法來治療強迫症;另外生理回饋治療可以幫助病患學習放鬆,並增強行為治療的效果,可作為強迫症治療的輔助治療。

(3)團體治療及家族治療:

家庭治療是藥物和認知行為治療的重要輔佐工具,其中以多家庭支持性團體心理治療較有效。這是由家人和病患共同參與,為瞭解強迫症家屬在一定時間內組成的團體。在團體中,提供家屬與病患更多相處的機會,學習對強迫症更多了解,分享相似的經驗,並討論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若有需要,也可以做個別家庭治療,治療者可促使家人與病患一起努力以改善互動關係,減少衝突,維持家庭生活。藉著溝通的改善及建立彼此瞭解,更可減少強迫症狀。

九、心理衛生教育

除了上述的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外,我們在學校從事輔導工作,可以算是第一線,除了會接觸學生之外,也是家長與學生、學生與醫生、家長與醫生之間的橋樑,因此學校教師或輔導人員應該以更積極更適當的方式介入,對學生與家長的衛生教育就不可少,相形之下也變得相當重要,必須讓家長了解如何與患有強迫症的學生相處,家長如何做好心理準備等,另外協助學生如何學習自我治療與照顧也是重要的課題。為讓讀者對強迫症有更多的認識,筆者歸納整理台北市立療養院網路資料及胡東霞翻譯等文章,希望提供患者及家屬參考,減少彼此的衝突與不適;資料整理如下:

1.強迫症患者如何自我照顧與治療

適當處理自己的害怕與焦慮是可以讓行為治療更有效。這裡要強調的是四個步驟:重新認識、重新歸因、轉移注意力、重新評價,分別說明如下:

【步驟一】重新認識

第一步就是學習「認清」強迫症的想法與行動。覺察並瞭解自己的困擾是來自強迫性想法或行為。不管他們有多干擾,都要學習控制自己不對強迫性想法作反應。目標是控制對強迫症狀的反應,而不是去控制強迫思考或衝動。

【步驟二】重新歸因

對自己說:「這不是我,這是強迫症在作祟!」強迫性想法是無意義的,那是腦部錯誤的訊息。強迫想法的源頭是來自腦部生化的不平衡。雖然無法馬上有大的改變,但一定要記住:「可以不必馬上對強迫症狀做反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學習將強迫想法、感覺擺一邊,忽略這些衝動,然後做其他的事。

【步驟三】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要將注意力轉移開強迫症狀,即使是幾分鐘也行。首先選擇某些特定的行為來取代強迫性洗手或檢查。最好是從事自己的嗜好活動,例如:散步、運動、聽音樂、讀書、玩籃球等。

將成功的轉移注意力的行為記錄下來也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回溯去看何種行為對於你轉移注意力最有幫助。只記錄成功的經驗,而不紀錄失敗的經驗。你必須學習自己支持自己,給自己一些鼓勵,這對自信心的增強有很大的幫助。

【步驟四】重新評價

前三個步驟是利用既有強迫症的知識,來幫助自己釐清強迫症是一個身體的疾病,也就是腦部生化的不平衡,而不去接受強迫思考的驅迫,同時轉移注意力在有建設性的行為上。接著在行為治療之前,「重新評價」那些強迫性想法與衝動,建立新的認知。等到經過適當的訓練之後,就可以及時地將強迫性想法與衝動的價值降低。

2.家人該如何配合醫生的治療:

強迫症的治療除了藥物與心理治療外,家人對於強迫症患者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治療角色,家庭的支持是復健的關鍵,強迫症的症狀不只困擾患者,同時也會干擾與他生活的家人,因此家人也需要充分了解什麼是強迫症,鼓勵病患要持續接受治療。有家人的陪伴提供病患支持,有時也可協助病人中斷思考,學習自我控制能力。

及早發現可以及早治療強迫症,如早期發現兒童有強迫的行為出現,可以及早找醫療單位治療,大約三分之二患者的病情在一年內會好轉,但是大部分人的狀況起起伏伏,需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協助病患精神狀態輕鬆與愉快,可以避免發病的機率。

3.家屬如何與強迫症患者相處

身為病患的家屬,第一步就是學習了解與接受強迫症,充分瞭解強迫症,家庭關係可以改善,也可讓病人的強迫症狀減輕。復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對病患有適當而切合實際的期望。大部份的病患仍維持正常的工作、社交等功能,當您對於強迫症懂得越多就越能幫助病患。他是一種腦部生化不平衡的疾病,並不是一種性格的疾病。當您對強迫症的了解愈多,就能夠以疾病的模式(而非認為個性使然)來看待病人的不合理的行為,而不應在言行上增加病患的壓力,病患也會有被支持的感覺。正向的家庭關係會增強其他治療的效果(例如,藥物、行為治療等)。

4.心理醫師專訪

為了解強迫症的治療與相關資料,特別走訪新園心理諮商所吳國慶所長(前桃園療養院心理師),訪問內容整理如下:

強迫症患者在桃療的門診率約5﹪,在求診病患中以成人居多,兒童或青少年相當少;有的強迫症病患因為併發有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症狀而前來求醫,一般以併發憂鬱症較多,有少數會轉成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目前桃療的治療做法是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藥物目前主要是偏向憂鬱症的用藥,心理治療以認知行為治療為主,並輔以團體治療,在認知行為治療方面主要以思考中斷法及重新歸因法來協助病患減低強迫思想與強迫行為的困擾,有時會運用行為治療法中的洪水法等,治療效果方面,因為強迫思想較難改變,部分病患相當配合,效果不錯,但也有少部分病患效果沒有明顯提升。不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相當重要的概念。

十、案例分析與治療

【案例】

小康,現年24歲,17歲發病以來,就待在家中,沒有工作也沒繼續升學。他是一個相當追求盡善盡美的人,小康陳述父母對他要求很高,希望他能夠有優秀的學科表現,為了達到父母的期望,他每天花相當多的精力在準備考試上,為了有好的表現,個案幾乎從未遺漏課本上的任何內容,他一定要熟識到倒背如流他才能安心去考試。他的成績一直都很優秀,高三模擬考一直都保持第一名,但是在一次考試時,他發現自己準備未達完美的標準,範圍多到他沒辦法全部複習,恐懼他的地位受到威脅,於是他逃避考試,從此就未再到學校就學。

小康從小爸爸教育他們,家裡的沙發必須要換上乾淨的衣服才能坐,摸到髒東西一定要洗手,因為可能會有細菌,地上一有髒東西,爸爸一定馬上清乾淨。東西掉到地上不能吃,到外面不可以摸狗……因此個案養成相當愛乾淨的習慣。

初期的症狀與憂鬱症沒兩樣,經醫院診斷也證明是憂鬱症,後來小康一再不同於平常的行為讓家人覺得奇怪,會一再的求證家人剛剛有沒有把拿在手上的杯子打破,剛剛洗衣服的過程有沒有碰到不乾淨的東西,一個問題至少要問十次以上,而且問話的內容相當精確,例如:「你剛剛在十一點左右的時候有沒有把你手上紅色的杯子摔落在地上?」一個字一個字的唸出來,如果家人回應太快,他會認為剛剛的思緒已被打亂,必須重來一次。甚至開始懷疑已經有碎玻璃掉進他的衣櫥裡,他一遍一遍的翻箱倒櫃的尋找玻璃,並大掃除,所有的衣服都要重新洗一次,洗完後仍不安心,乾脆全部丟掉。小康每次一進房間,一定要重複關門三次,鎖門五次,並仔細檢查窗戶有沒有漏洞,雖然他知道這樣的行為沒有意義,但是他仍然必須要一直重複這個動作。

個案去年參加一個宗教團體,儀式中傳授一套冥想靜坐的功法,並告訴教友,洩漏功法的話,會下地獄,自始對個案開始相當的困擾,他每次只要坐下來,就懷疑自己洩漏功法的秘密,滿腦子都是自己洩漏功法的下場,一再的沉在下地獄的恐懼中,因為恐懼脾氣暴躁。

強迫症的個案有特點,就是凡事想得特別嚴重,特別恐懼發生不幸的推論,時時感到罪惡感。因此,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應該要幫助個案了解事情不是絕對二元論的、對事情的看法不要太過鑽牛角尖,並不會真的有不幸的事發生。

依據以上小康的狀況分析如下:

1.症狀:

強迫思想:

(1)懷疑已經有碎玻璃掉進他的衣櫥裡,他一遍一遍的翻箱倒櫃的尋找玻璃,並大掃除,所有的衣服都要重新洗一次,洗完後仍不安心,乾脆全部丟掉。

(2)他每次只要坐下來,就懷疑自己洩漏功法的秘密,滿腦子都是自己洩漏功法的下場,一再的沉在下地獄的恐懼中,因為恐懼脾氣暴躁。

強迫行為:

(1)個案幾乎從未遺漏課本上的任何內容,他一定要熟識到倒背如流他才能安心去考試。

(2)會一再的求證家人剛剛有沒有把拿在手上的杯子打破,剛剛洗衣服的過程有沒有碰到不乾淨的東西,一個問題至少要問十次以上。

(3)每次一進房間,一定要重複關門三次,鎖門五次,並仔細檢查窗戶有沒有漏洞。

2.病因或病理:

(1)父母對他要求很高

(2)從小爸爸教育他們,家裡的沙發必須要換上乾淨的衣服才能坐,摸到髒東西一定要洗手,因為可能會有細菌,地上一有髒東西,爸爸一定馬上清乾淨。東西掉到地上不能吃,到外面不可以摸狗……因此個案養成相當愛乾淨的習慣。

3.治療: 運用認知行為治療

參、相關影片

一、電影:愛在心裡口難開

電影「愛在心裡口難開」(as good as it gets) ─ 這部影片是描述男主角尤道(傑克尼克遜飾,如圖一)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尤道是一位暢銷愛情小說作家,卻患有強迫症,他常因為自己的特殊想法與習慣並堅持而為而與人起衝突,他十分自豪,常輕蔑、拒絕、冒犯、以及傷害他人,可是卻也因而被所有的人討厭造成人際關係的不良。他因為潔癖而與他人刻意保持距離,會不停的洗手(尤其碰到髒的東西,如鄰居的小狗),肥皂用過就丟;每次關門一定要重複七次鎖門的動作才安心,走路是踩著碎步、小心翼翼的繞過每一處不完整的路面,在紐約這樣的城市需要花上相當多的時間來避免採到地面的縫隙,當他發現他與別人的相處產生挫折時,他馬上是使用強迫思考和行為來處理這些情緒,內心隱含著極度不安,他對於讓他感到挫折的人,會使用言語上的攻擊來對待,最後在女主角有耐心的支持與協助下,有了不同的改變。外表冷酷的尤道,其實有著一顆善良的心,在一次因緣際會中,討厭狗的尤道為鄰居(同志藝術家)代為照顧愛狗,在朝夕相處的情況下,尤道開始發現狗狗通人性可愛的一面,並和狗狗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狗狗也開始改變尤道一些強迫行為。

二、公共電視:醫療先知,「打開身心靈門窗」系列,「身不由主—強迫症」。

肆、結語

本文是以學校輔導工作者的角色出發,用簡易的方式從定義、症狀、流行率、診斷標準、病因病理、治療方式等方面來介紹強迫症。在蒐集的資料中發現,強迫症是可以治療的,透過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會有一定的療效。期望透過從這樣整體的觀點,能對強迫症有更清楚的了解並提供從事實務工作者一個參考的方向。

本文章刊登於第18期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