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好書推薦 / 【好書推薦】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

【好書推薦】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

0

 蔡宜蓁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三年級


《新書小檔案》

作者: 羅曼.柯茲納里奇(Roman Krznaric)

譯者:薛怡心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年 01 月 31 日

ISBN:9789861342061

 

一、內容摘要

《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闡述我們對於職業選擇的矛盾與猶豫,究竟要選擇單調無趣的高薪工作還是勇於創業以實現夢想 呢?面對這個問題,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聲音,有些人抱持「認 份」的觀念:工作是無法避免的,只要能讓我們衣食無虞,就 應該接受這份工作;作者則以樂觀的態度看待,他認為我們可 以找到一份有成就感,使自己真正像個人的工作,於是提出使 工作有意義的五個面向:金錢、地位、帶來改變、實現志向和 發揮天賦,而「有意義的職涯」並沒有標準的藍圖,必須視我 們的價值觀、熱忱和才能而定。另外,作者也鼓勵不滿工作現 況的人們離開原本的工作崗位,走向新的職涯生活。為了幫助 人們順利轉換職涯跑道,作者提出三大步驟,首先釐清自己不 敢做出改變的困擾與憂慮,接著挖掘「多重自我」─探索各種 可能適合自己不同性格面向的職業,最後「先行而後思」,給 自己一趟職業壯遊,實際嘗試各種工作後,再檢討得失。

二、心得與省思

閱讀這本書時,我覺得自己正是作者口中那些思想保守,害 怕改變的其中一員,常不自覺放大一切可能發生的不利狀況。 於是我開始省思自己目前的生涯規劃,發現作者提到人們無法 成功轉換工作跑道的種種因素我幾乎都具備了,然而,即使清 楚明白這些觀念會阻礙自己追求滿意的工作,卻難以根除,畢 竟我還是認為工作本身就是為了賺錢,魚與熊掌無法兼得,若 要在「麵包」與「發揮潛能」中做選擇,我會務實地選擇麵包 。

書中提到了「教育後遺症」,指人們依循著自己的教育軌跡而行,怯於轉往冒險的方向。我覺得這彷彿就是我現在的縮影 ,當初決定就讀師大心輔系時,我幻想著未來能擁有自己的診 所,當個心理諮商師;而其他人聽到我讀師大,第一反應就是 :「妳以後要當老師嗎?」我毫不猶豫的否決了這個問題,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當老師。然而,到了大一下學期,遇到了 第一個選擇:修習教程與否,原本從未將教程列入考慮的我, 在聽了教授、學長姐的分享,發現老師相較於心理諮商師,是 個收入相對穩定、有保障的工作,於是基於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的想法,在最後一刻決定了要修教程,而這個決定讓我開始步 入了教師生涯的軌道,難以跳脫。大三下的我,又面臨了另一 個選擇:是否要去學校實習,我又再次中了書中所說,依「沉 沒成本」來做決策,抱著已經利用大二這年辛苦把教程修完, 如果現在放棄,之前的努力就全部白費了的心態,依舊填了實 習學校,自己卻心知肚明,我一點也不想當老師!大二在上教 程的課時,教授們一再提到當老師必須具備的特質,其中最重 要的ㄧ項便是「熱忱」,如果缺乏熱忱,那你的精力可能一下 子就被調皮的學生耗盡,而備感挫折、萌生離職的念頭。也從 許多同學的分享中知道,很多人都是從小立志要當老師,有遠 大的教育理念要實現,而我呢?我不善於在眾人面前講話,更 對教育議題沒有任何興趣,所以在這些課程中,我所得到的啟 發是:我的個性實在不適合當老師,即使如此,我還是沒有勇 氣偏離教育的軌道,一再說服自己,只要考上專任輔導老師, 就不用入班上課,可以像心理諮商師一樣個別晤談,只是環境 換成了學校、個案變成了學生。

雖然讀完這本書無法成功改變我既有的想法,卻有一些正確 的觀念值得我學習,像是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所說 的「快樂馬車」:當我們愈來愈富裕,累積了愈來愈多財富, 我們的期望就會跟著變高。我最近正好有反例的經驗,這學期 開始加入健身房會員,每個月的月費大幅壓縮了我的生活費, 於是我開始在「吃」上能省則省,當看到想買的衣服,也會忍 住不買,畢竟手頭有點緊,不禁能體會作者的想法,如果去從事一項自己有興趣的工作,雖然薪水不多,但生活還是過得去 的,根據經驗法則,我們的生活開銷會自然地適應新的財務狀 況,要是能這麼想的話,就不應該再把金錢擺在選擇工作的優先考量。

我也非常認同「心流能使我們每天樂在工作」的概念,當我 們進入心流經驗時,會完全專注於當下,失去時間感,覺得時 光飛逝。而這種情形不只出現在醫生動手術時,焊接工、農夫 也同樣有心流經驗。於是我試著回想自己從事什麼時,會進入 忘我的境界,結果是看網拍、偶像劇,但要將其連結至工作上 ,還真是有點困難,所以我還要努力挖掘自己其他能與工作結 合的興趣,才能成功找出自己的志業。

作者提出行動計畫有三種,依實行的難易度分別為:職涯壯 遊、分枝方案和向人請益。我覺得職涯壯遊的可行性非常低, 分枝方案則非常實用。分枝方案就是種小規模的嘗試,例如你 想當個瑜珈老師,那就停止空想、立即付諸行動,利用下班時 間去教瑜珈,上幾堂課後,妳就會知道自己適不適合,親身體 驗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我也曾利用這個方法探索,之前總覺 得為什麼非要讀到大學畢業呢?琳瑯滿目的徵才廣告根本不要 求學歷,我從第一次在餐廳打工的經驗中找到了答案,了解大 多數人不把餐飲業當作正職的原因,起初上班時覺得新鮮有趣 ,但一個月後就出現職業倦怠感了,因此這個選項也從我的生 涯規劃中刪除。由於我很喜歡逛街,所以下個想嘗試的工作是 服飾店店員,期許自己能利用這個暑假進行這個分枝方案。至 於向人請益是我們現階段最常做的,但我們都像托爾斯泰說的 ,「本能地留在同一個圈圈裡,裡面的人和我們有相同的人生 觀,對自己人生的定位也相近。」看到這裡我才恍然大悟,自 己從完全不想當老師到現在的不排斥,就是因為大學階段中不 斷的聽學長姐分享、去訪談現任教師,便不知不覺走上同一條 路。所以要跳脫狹隘的世界觀,我們真正應該請益的對象是工 作經驗和日常生活與我們天差地遠的人才對。

本文章刊登於第16期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