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caservice@gmail.com
+886 903304301
    Home / 生涯鐘聲 / 【生涯鐘聲】「大學學群學類卡」研發與應用

【生涯鐘聲】「大學學群學類卡」研發與應用

0

宋珮綺 / 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中輔導教師


在高中的生涯輔導工作,升學輔導是重要的一環,除了協助學生適性發展,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方向,在找尋自我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對於學群與學類的了解就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就如同上階梯一般,每個生涯階段的發展,就像透過一階一階的階梯,穩穩地踏著每一步,每一步就是一個探索與自我了解。

筆者於實際諮商與教學經驗中發現,國內科系繁多,一般很難將每個科系對學生一一介紹,在高一會以18學群介紹為主,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概念,但到高三只介紹18學群就會略顯粗糙,於是採用學類的介紹會有比較完整的了解,思考如何能結合學群與學類並在課堂上讓學生能充分了解,於是有研發學群學類卡的發想。

有鑑於學群與學類對同學的重要,中大壢中輔導室團隊(包含桃園區各高中職輔導教師),經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授權,研發「大學學群學類卡」,我們希望透過這套卡片的運用,協助高中階段的學生進行生涯方向探索。「大學學群學類卡」是依據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1年版大學學系探索量表」中所列出的123個學類,依其學類碼、職業何倫碼、所屬學群、學類內容等編製而成,除可運用在高一學生選組的協助上,也可運用在高三同學選系的諮詢服務。以下針對卡片以及使用方法來做簡單的介紹。

一、卡片介紹

card1

本卡片共124張,其中包過123張依學類分類的學類卡,另加上一張說明卡,每張卡片有兩面,第一面包括七個區塊,包含學類名稱、所屬學群、所屬次要學群、學類碼、何倫碼、學類區分、可愛插圖,主要是將希望讓學生了解的幾個重要部分結合在卡片上,以下一一來介紹。

【卡片第一面】

第一個區塊:「學類名稱」,放在卡片最中間的位置,方便學生一目了然,學類名稱是依據2011年版大學學系探索量表內所整理之學類名稱。例如:建築

第二個區塊:「學類碼」,在卡片的左上角,學類碼也是依據2011年版大學學系探索量提供的,共有123個學類。例如:學類碼064

第三個區塊:「所屬主要學群」,在卡片的左下角,指本學類所屬學群,依據2011年版大學學系探索量分類,以建築為例,所屬學群為建築與設計學群。

第四個區塊:「所屬第二學群」,在卡片的左下角,很多學類可能會分屬兩種學群,因此會在卡片上同時呈現所屬學群與所屬第二學群。以建築為例,所屬第二學群為工程學群。

第五個區塊:「類組四色框」,在卡片的左下角,以四個顏色來代表該學類下所屬的科系大多數分布的類組,當此學類屬於其中某一類組時,該顏色會以加粗方式來呈現,四個顏色分別是

「粉紅色」代表第一類組,如文、法、商等。

「淺藍色」代表第二類組,如理、工等。

「淺綠色」代表第三類組,如農、醫等。

「橙色」代表與設計、美術、體育、音樂、舞蹈等才藝類別有關的,通常需要考術科。

以建築為例,因為有第一學群與第二學群,因此在卡片上,藍色與橙色的線條會加粗來呈現。

第六個區塊:「何倫碼」,在卡片的右上角,這裡使用職業何倫碼前兩碼,表示從事該學類相關職業的人,較顯著的人格特質。以建築為例,其何倫碼為AE SA AI。

第七個區塊:「可愛插圖」,在卡片的右下角,本卡片以獨角仙為插圖設計, 邀請林宜靜小姐設計繪製,以學群的特色作為主體印象繪製,每個學群的獨角仙會有不同的裝扮與手持該群主要工具為代表與區隔各個學群的不同,透過可愛圖案的設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看到插圖時,對學類即可有第一步的分辨。

 card2

 

 

 

 

 

【卡片第二面】

卡片第二面包含三個部分:學類碼、學類名稱、學類介紹。

第一個區塊:「學類碼」學類碼會與第一面的學類碼相同。

第二個區塊:「學類名稱」學類名稱也與第一面的學類名稱相同。

第三個區塊:「學類說明」當同學在看第一面的學類名稱時,如果不清楚此學類的學習內容,則可翻到卡片的第二面,閱讀學類的介紹,以進一步了解此學類的內容,並可自我確認此學類是否與自己的理解相同,是否是自己喜歡的或想要就讀的學類。

card3

 

二、進行方式設計

卡片進行的方式可以很多元,並沒有一定的規定與侷限,目的是希望引導高中同學能自我探索生涯興趣,並對學群學類有進一步的了解。將團隊研發出來的進行方式做一介紹。

【方法一】:學類知識王搶答

1.  4人一組,請同學將4張桌子併在一起,將學類卡說明拿起,將123張學類卡任意散在桌子上,將學類名稱朝上。

2.  由老師念題目,組內的4位同學,用搶牌的方式,知道答案的同學將卡片搶下,老師在同學搶完後,宣布正確答案。正確又快的同學得一分。

例如:就讀哪一個學類下的科系,是培養與動物相關的醫學知識?如果學生先搶到「44獸醫」就是正確答案。

3.  老師可依照時間設計題數,最後全班拿到卡片最多的同學可獲得「學類知識王」的獎狀。

【方法二】:我的喜歡

1.  請同學將123張學類卡片分成「喜歡」、「不喜歡」兩類,如果在分類時不知道此學類在學甚麼,可以請同學閱讀背面學類的介紹說明,再以此來分類。

2.  將所有「不喜歡」的卡片先收到盒子裡,將「喜歡」的卡片依照所屬的學群分類,並分別計算粉紅色、淺藍色、淺綠色、橙色的分別數量,讓同學了解自己對哪一個學類的喜歡較多。

3.  從「喜歡」的卡片中挑出3張自己最喜歡的,並記錄在學習單上,再依照自己喜歡的三個學類,透過電腦查詢漫步在大學,分別寫下各類組四年內的必修科目、未來發展方向、科系名人等,讓同學對學類與內容進一步了解。

【方法三】:送禮物

1.  將學生分成4-6人小組(假設為6人小組,分別為A~F),每個人輪流當主角,主角A挑出自己很想去唸、很有興趣的5張學類卡,其餘學類卡由其他成員均分。

2.  成員B蓋掉主角A的其中一張。

3.  成員C~F此時瀏覽手中的其餘學類卡,挑出很適合主角A的卡片,送給主角A,並說明想送給主角A此張學類卡的理由。(盡量以能力出發),

例如:你數學很好,很適合去唸這個學類

例如:很有藝術氣息,很適合走這個學類

4.  主角可以說說收到這些回饋的想法及感受,A結束之後其他成員輪流擔任主角。

玩法三的注意事項:[1] 成員可以彼此回饋 (但前提是組內成員彼此之間有一定的熟悉度)

【方法四】:學類抉擇

1.  學生分成4-6人小組(假設為6人小組,分別為A~F),每個人輪流當主角,主角A挑出自己很想去唸、很有興趣的5張學類卡,其餘學類卡由其他成員均分。

2.  成員B蓋掉主角A的其中一張。

3.  成員C~F此時瀏覽手中的其餘學類卡,挑出很適合主角A的卡片(盡量針對主角A被蓋掉的那張學類卡的同一學群來進行補卡,比如:主角A的景觀設計被蓋掉了,其他成員可挑出室內設計、建築之類的學類卡送給主角),送給主角A,並說明想送給主角A此張學類卡的理由,接到禮物的主角也要說想法( [1]要或不要 [2]如果不要,那兩張卡片的差異在哪裡?)

【方法五】:學類你我他

1.  學生分成4-6人小組(假設為6人小組,分別為A~F),每個人輪流當主角,主角A挑出自己很想去唸、很有興趣的5張學類卡,其餘學類卡由其他成員均分。

2.  成員B蓋掉主角A的其中一張。

3.  教師提供各組”學系交通網”資料,各組成員依據該資料討論若某一學類卡被蓋牌了,還有哪些可能的選擇性。

【方法六】:心跳100

1.  學生形成4人小組,每人先自學類卡中抽取10張,其餘卡片放置於中間位置。

2.  每個人把手中最不喜歡、最沒興趣的那張學類卡丟到中間,並再抽取一張補卡,手中繼續保持10張。

3.  任一成員丟出學類卡時,其他成員均可搶取該張學類卡,但若遇到同時有兩人都想搶該張卡片,則競爭者須說明理由,理由讓丟卡者很心動、很能被說服時,方能拿走該張卡片。

4.  團體中間的卡片全數用罄時,遊戲即結束,每個人攤開手中的10張學類卡,互相看看彼此手中的10張卡片,若自己最想要的剛好在其他成員手上,則可以共用,一併寫入學習單中。(學習單可以自行設計,也許可以寫出自己手中最喜歡的前五,統整他們的所在類組、或是所屬學類等⋯⋯)

 

以上的玩法,僅是中大壢中輔導團隊大家集思廣益想出來的運用方式,各位有興趣的老師也可以自行研發自己喜歡的玩法,運用於課堂中,學生可以透過分組進行或個人使用,達到對學群與學類的了解,進而對自己選系的選擇有更進一步的釐清。通常筆者在使用學群學類卡時,在前一節課會運用天下雜誌,先做學群的概念引導,第二節在進行學群學類卡活動時,也會引進學系交通網,讓學生不會只侷限在現有的學群中,另會介紹相關網站,提供同學可以更進一步的資料搜尋。當然,最後最重要的是,當學生使用完學群學類卡後,要請同學將卡片整理好,就如同他如何整理規劃自己的生涯。

本文刊登於第14期學會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